兩岸三地情:邦交國數目迷思

台灣不能成為聯合國的一員,但維持一定的邦交國來印證存在於國際社會的事實。

長期以來,兩岸間的金錢外交,成了外交的豪賭,讓這些小邦交國予取予求,在兩岸間穿梭欲求更大的好處。

陳水扁時代的暴衝外交要遍地烽火,讓台灣喪失了幾個邦交國。馬英九上任後,以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為推動主軸,提出外交上的「活路外交」,不再和大陸互挖牆角,搞外交對抗,兩岸於國際間相安無事。

但去年非洲岡比亞宣布對台斷交,造成極大的震撼,外交部也只好加強鞏固其餘邦交國,現又傳出另一非洲小國聖多美的總統跑到上海去招商,雖然向台保證是私人性質的招商活動,但總統親自出馬自然不是純招商這麼簡單,定是去和北京談條件要好處。

過去有非洲國家與中國大陸眉來眼去蠢蠢欲動,想投靠北京,但在兩岸活路外交的原則下,都被北京勸阻,現聖多美案,北京的態度最為關鍵。

台灣為固盟邦付出諸多心血,馬英九任上幾度赴盟邦訪問穩固情誼,但是台灣有被動之處。

所謂的盟邦以金錢利益為基礎,並沒有道義之交及情義可言,今日中國大陸的實力雄厚,經援及投資非洲、中南美洲國家,使得台灣的盟友們見利忘義而紛紛求去,像毛澤東所說「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實由不得我也。

今年一月,早已傳出聖多美與台邦交不穩的訊息,馬英九還特別赴聖國固邦,但聖國總統來到亞洲過門不入,直趨上海,以行動表達與中國來往的決心。

「外交休兵」已成過去的口號,現已是「外交休假」,台灣只有堅實自己,不必去討好迎合這些左右搖擺的小國,不要落於固守邦交國數目的迷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