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鐵流年不利,醜聞迭爆,列車事故不斷,已不是甚麼新聞,港府與港鐵合謀隱瞞高鐵工程延誤,才令人嘆為觀止。而最使人「驚訝和失望」的是,儘管民情洶湧,要求問責之聲一浪高於一浪,高官及港鐵管理層仍然巧言令色,推卸責任,所謂問責制徹底淪為一句空話。
曾有人總結官僚卸責的「三死法」,分別是死撐到底,死不認錯,死不悔改,這在高鐵延誤醜聞上表現得最為典型。高鐵工程進度其實一開始就延誤,之後延誤不斷擴大,一五年底完工成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港鐵卻一直死撐可以如期完成。而運房局對高鐵延誤失察在先,包庇在後,與港鐵合謀欺騙公眾,更是助紂為虐。最終紙包不住火,港府與港鐵仍然雙雙否認隱瞞,運房局局長張炳良一時「驚訝失望」,一時「疑中留情」,一時「鄭重道歉」,企圖大事化小,蒙混過關。
高鐵作為香港有史以來價值最大的單項工程,工程延誤決不是小事,而是涉及公眾利益及香港未來發展的大事,當局以為一聲道歉就可以平息民怨,未免錯估了形勢。在今次事件中,港鐵行政總裁韋達誠無疑應負起主要的責任,他輕信已宣布將提前退休的港鐵工程總監周大滄可以追趕進度,已是失職,後來又親自打電話給張炳良,說服他隱瞞工程延誤,陷港府於不義。然而,韋達誠只承認與公眾溝通有問題,不承認隱瞞真相,這種死不悔改的態度只會激起更大的民意反彈。事實上,立法會議員無論建制派及反對派都眾口一詞要求他辭職,立法會鐵路事宜小組委員會主席田北辰亦認為韋達誠嚴重失職,建議由港鐵董事會出手處理。
韋達誠之所以成為眾矢之的,不僅因為隱瞞高鐵延誤,更因為他就任以來,港鐵列車安全問題日益惡化。當初港鐵高薪聘請韋達誠,以為外來的和尚會唸經,結果卻是事與願違,安全事故不減反增,幾乎成為家常便飯,有人諷刺港鐵出事不是新聞,不出事才是新聞。公眾對港鐵失去信心,其實是對港鐵管理層失去信心,如果當局繼續優柔寡斷,繼續疑中留情,只會激起更大的民怨,惹禍上身。
當然,應該問責的不止是港鐵管理層,運房局對港鐵監管失職,姑息養奸,同樣難辭其咎。運房局近年醜聞纏身,除了高鐵嚴重延誤、列車事故不斷,年前的南丫海難事故至今未能善後,也是運房局的責任。早前審計報告踢爆,當局未來十年無法達到建造二十萬個公屋單位的目標,三年上樓的承諾根本不可能兌現。衣食住行之中,運房局佔了「住與行」兩項,責任不可謂不重大,可惜樣樣都做不好,如果無人問責,如何向公眾交代。
當斷不斷,必受其亂。市民要求高官問責,並不是求「人頭落地」之一時痛快,而是希望當局賞罰分明,改善施政。張炳良日前表示「明白政治人生會有挑戰,有時要作出抉擇」,並「不時反省」,希望他說到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