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走在倫敦Piccadilly街頭,看着古典的英式建築物,感到很讚嘆。歷史這麼悠久的建築物能夠保存至今已經不容易,而且英國人還能夠對此有合理的保育和活化。以興建一座酒店的成本計算,土建佔大約百分之四十、裝修大約是百分之六十,這樣下來全新興建或翻新舊建築物的成本可能差別不大, 但重要的是能夠先從文化價值去作出衡量。無論是法律還是社會軟性觀念,均支持這種價值取向。
我們在這方面的態度可能有些不同。無論是香港還是北京,都經常被人詬病不愛惜古舊的建築物、胡亂遷拆四合院等等。公平一些來評價, 這也不能說是單純的急功近利,當中主要受兩個因素影響。一方面,中國的建築物有不少是木結構建築,跟歐洲的石建築不同。另一方面,中國文化中的一個關鍵元素,是吸收和內化新事物或外來文化,對傳承更多並不是表現在具體的物件上。
可是近年香港社會對保護古舊建築的意識迅速提高,特別是年輕一代,觀念與上一代有很大差別,我們需要合理照顧和平衡社會成員之間的不同想法。現在土瓜灣發現的唐、宋古蹟很寶貴,值得我們用心關懷。如何平衡興建地鐵和保護文物,才可以充分體現香港社會的共識和態度呢?
保護古建築體現英國人的傳承,但這不是唯一的表現。最重要的,是能夠真心欣賞傳統的文化、傳承和根源。
只有懂得欣賞,才會是一個有根有歷史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