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真B當「導師」教醫護急救

嬰兒呱呱墜地,要大聲哭喊,才能吸下出生後的第一口空氣。約有一成足月嬰兒在出生時需要幫助才開始呼吸,約百分之一更需搶救才能活下來;而早產嬰、雙胞胎或三胞胎需要呼吸支援的比率更高達七成,醫護人員須在短短的「黃金一分鐘」評估嬰兒情況,隨即開始施救。伊利沙伯醫院二○一一年成立綜合模擬及技能培訓中心,讓醫護人員利用像真度甚高的嬰兒模型,學習在危急情況下仍能純熟地為嬰兒急救,至今已訓練一百廿八名新生嬰兒專科護士。

該中心設有一個接駁電腦系統的嬰兒模型,可模擬初生嬰兒呼吸困難或生命氣息微弱的情況,例如模型可發出不正常的呼吸聲,及缺氧時面部呈藍色等,亦設有屏幕顯示不正常的心跳和脈搏。醫護人員面對這些情況,須快速地決定施救方法和步驟,包括提供氧氣、插喉及施行心肺復甦法等,直至模擬監察器顯示嬰兒轉趨穩定。

伊院兒科顧問護師梁瑞寬指,該中心亦會假設不同處境,訓練醫護人員應對突發情況,例如為體重只有數百克的早產嬰兒施救,又或嬰兒出生時腸臟外露的處理方法等。醫護完成各項搶救程序後,會跟導師一同檢討整個過程,從中吸取經驗和作出改善,使他們回到工作崗位時,能更熟練地發揮各樣技巧。

伊院教早產嬰家長家中急救

該院兒科副顧問醫生蕭僑樂表示,以往主要靠「師徒制」傳授對初生嬰兒的施救技巧,後來雖有培訓課程,但仍偏重培訓醫生,直至二○○三年開始訓練新入職醫生和護士。至三年前該中心成立,冀可更集中地為兒科、急症科和產科護士提供仿真度高的定期和非定期訓練,減低嬰兒死亡率。

中心亦會指導早產嬰兒的家長或祖父母,讓他們學習在家中為嬰兒急救的方法,一旦遇上嬰兒呼吸困難需要送院,他們也能在救護人員到場前,盡快為嬰兒開通氣道,甚至施行心肺復甦法,讓嬰兒獲救的機會更高。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