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華網刊登對中國國防大學政委劉亞洲的專訪,題目是:《劉亞洲空軍上將談甲午戰爭:制度、戰略、信仰、國運》,談中日甲午之戰的歷史教訓。經常語出驚人的劉將軍指出,當時不是敗在武器裝備、不是敗在官兵的素質,是大清帝國制度的失敗,是國家之敗。聯繫到今天中國和日本因島嶼之爭而關係緊張,日本在美國大力支持下蠢蠢欲動;中國全軍、全民也應該自問有沒有一顆準備投入戰爭的心。
劉亞洲說,甲午戰爭是近代史上,中國軍隊和外國武器裝備差距最小的一次戰爭,又是中國軍隊敗得最慘的一次戰爭。表面看,甲午海戰雙方軍艦都從歐洲進口,兩國將領畢業自同一所軍校,在海戰中都用英語指揮;但中日兩軍表現出農民與現代軍人的交鋒。軍事工業分屬不同洋務集團,已然成了清朝官員私產。我記得毛澤東有一句名言:共產黨軍隊就是穿軍裝的農民。經過二十二年國共戰爭奪取全國政權的解放軍高級將領,很多人連小學都沒有畢業,甚至目不識丁。
農民代表工業化以前的蒙昧社會,農民將帥的視野離不開土地和大陸。劉亞洲說:中日兩國差距就在軍事戰略上。北洋水師是一支農民的海軍,因此是守土的海軍,而不是經略大洋的海軍。退一步講,即使是防禦,第一道防線也應該在對馬海峽展開。北洋水師,只敢在大陸沿海做些動作。
劉亞洲說,日本發動甲午戰爭時,叫囂以「國運相賭」。清朝就沒有這樣的國家意志。我認為不能脫離甲午戰爭的國際形勢,孤立分析中日兩國兩軍。日本傾盡全國之力瘋狂侵華,皆因沒有後顧之憂。
西方列強不但不給它軍事壓力,反而借錢給天皇作軍費。
中國已經當了幾十年「唐僧肉」,傾大清國之力數十年打造的北洋水師是用來防範英國、法國、俄羅斯、美國等虎視眈眈的虎豹豺狼;當然也提防小日本的鼠竊狗偷。但是倭寇對琉球國的吞併,對台灣的襲擾,比起英法聯軍攻佔北京、火燒圓明園的奇恥大辱,還是纖芥之疾。
北洋水師不是沒有擊沉日艦的實力和機會,一八八六年長崎事件,北洋水師的官兵在日本長崎休息期間同當地軍警流氓發生衝突,互有死傷數十人。北洋水師英國總教習琅威理根據艦隊戰鬥力壓倒日本的強勢,甚至提議對日斷交、武力解決的主張。但是剛剛打完中法戰爭的清朝怎麼會為這點小事主動開邊釁?中國不可能把日本當做最主要的敵人,即使打敗小日本也解決不了列強環顧、瓜分豆剖的危機。今天又如何?
劉亞洲說,日本脫亞效歐,加入西方的現代化發展行列。人民變成了國民,有了政治權利,明治維新時日本 「自由民權」運動其核心是「納稅人的參政權」。國民國家是近代日本的基本國家模式。反觀大清帝國,當日本在不顧一切地調動和激發全民族的創造力的時候,清朝則不顧一切地將民間思想火花撲滅於萌芽之中。在中華,戰爭從來就不是老百姓的事,甚至不是軍人的事。清朝腐朽的制度不僅阻礙民族發展,為敵國入侵提供可能性,並在關鍵時刻出賣民族利益。
劉亞洲指出,鴉片戰爭喚醒了清朝和日本。中日兩國同時 「改革開放」學習西洋文明,日本把西洋文明當飯吃,消化了,強身健體。中國把外來的東西當衣穿,只撐起了一個模樣。這種知識分子在歷史學術討論中的話,出自國防大學政委公開的論述,說明北京的軍事戰略已經非改不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