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的佔中一路商討,台灣的太陽花學運已失驚無神佔這佔那,基本訴求已達,佔完之後還能全身而退;人家珠玉在前,佔中便騎虎難下,太陽花既有催化作用,也令佔中如何上場、如何落場都有壓力。
佔中先說再做,原本要發揮「挾佔中以爭普選」的效應,但特區政府不是馬英九政府,阿爺意志堅定,一路未見動搖;如今諮詢近尾聲,佔中便真要研究何時登場,政府的政改方案出台是指標,佔中要考慮是先於還是後於方案才行動。
靜待方案出台再行佔中,則米已成炊,就怕政府顢頇,更難動搖。要是不等方案出台,借七一之類的場合,恃遊行人多順勢佔中,則繼續發揮威懾效應;但太陽花也是等馬英九政府犯錯才出手,佔中未有方案先行運動,號召力便未必持久。太陽花佔領立院的模式,是讓有閒的學生打持久戰,又能號召人數眾多的民間力量機動配合。
登場的時機是問題,如何收場問題更大。社會運動某程度像熱戀中的少男少女,開始時很容易,真正的考驗卻在浪漫、激情過後,處理不善,不怕未達訴求而草草收場,就怕一時衝動而悲劇收場。太陽花學運是「懷抱理想而來,負責任地離開」,特區佔中分子,一路商討,卻多談責任,少談理想,未佔中已先懷疑自己違法,先懷抱責任而來,心中還有多少理想便難說了。
太陽花學運的成功處,是能掌握運動的支持度,由民間守護示威的學生,一聲號召,便保守估計有二十萬人上街,結果來了號稱五十萬人;反之佔中運動的發起人,對運動無從預估,運動有多少參與者?要持久還是止於清場?發起人也說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