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癌症患者都受痛楚困擾,這些痛楚可能是由於腫瘤壓迫着神經線,或因癌症治療副作用例如口腔黏膜發炎和周邊神經病變所引起。本文將簡單介紹常用於治療癌痛的止痛藥,及選擇止痛藥的次序。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指引,撲熱息痛和非類固醇消炎劑如布洛芬等,都可用作輕微痛症的第一線治療。患者應小心留意每天服用撲熱息痛的總劑量不應多於四克,即約八粒五百毫克的藥丸,否則可能損害肝功能。如果已服用一種止痛藥的最高劑量,但仍未能紓緩痛楚,醫生便會考慮轉用或再處方另一種止痛藥。感到輕微至中等程度痛楚的患者,有機會要同時服用非類固醇消炎劑及止痛力較強的鴉片類止痛劑。
常見的鴉片類止痛劑包括可待因、嗎啡和芬太尼。可待因的止痛力較輕,除止痛外亦有止咳功效;嗎啡雖較易引起惡心、作嘔和便秘,但仍是紓緩癌症痛楚的首選止痛藥;芬太尼屬較強的鴉片類止痛藥,有外用的皮膚黏貼膠布,使用者可每七十二小時更換膠布一次。如果患者的痛楚仍未能紓緩,便可能要用神經阻斷鎮痛療法,將止痛藥物注射到神經幹,接近麻醉整個地區神經,又或於脊髓硬膜外注射。然而,急速加劇的疼痛可能是癌症惡化徵狀,患者須盡早求醫。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藥物教育資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