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語廣播:香港教學應多元化

香港除了應設法吸引更多國際學校來港辦學之外,筆者認為本土的私立和直資學校也不妨增加,讓香港的教學模式更趨多元化,有利培養出各類不同的人才。

去年,傳統名校聖士提反女子中學擬轉直資的提議被擱置,筆者認為相當可惜。因為私立、直資等學校教學比官津學校有較大自主權和靈活性,更有利於對學生因材施教,讓學生可以發揮所長。目前,全港有六十二所直資中學和僅僅數間私立中學(兩者共佔整體中學約一成),小學方面有二十一所直資小學及四十二所私立小學(兩者共佔整體小學一成二),其實仍有很大發展空間。

本港的免費教育從二○○八年開始由九年增加到十二年,以保證每個青少年可以得到小學至高中的基本教育,而官津學校就肩負這個任務。但香港是一個多元化的國際都市,單靠官津學校並不足夠。打個比喻:教育有如一架大型飛機,為了不同客人的需求,設有頭等艙、商務艙和經濟艙等,而政府用的是公帑,所以提供的免費座位,自然是「經濟艙」;至於有些人不願意坐經濟位的,可以選擇自費買票坐商務位或頭等位。

有些教育界人士和家長覺得,私立、直資學校收費較高,未必每個家庭能負擔,阻礙了部分家貧的資優生入讀機會。

筆者認為,這個問題不難解決,對於成績優異的學生,為免埋沒人才,政府可設立「獎學金學券」,發放給他們自由選校,不僅可選本港私立、直資或國際學校,甚至境外的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