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刑聲請制度漏洞處處,遭到濫用,過去多年已處理的逾萬宗個案,只二十一宗確立。本港由一○年至今,為這批「難民」花費十四億四千多萬元公帑;日前更有「難民」為了食宿津貼而抗議。「難民」不但成為本港的經濟負擔,更甚者有人為「搵真銀」,不惜偷搶、販毒、充當夜場打手或做黑工,嚴重影響本港治安,威脅市民安全。記者日前便在有「人間妖域」之稱的中環蘭桂坊,直擊「南亞黨」及「非洲幫」毒品「拆家」及打手的販毒實況,當中不乏手持酷刑聲請行街紙的「假難民」;在尖沙咀亦有「難民」向記者直認收現金做黑工,幫補生計。民間直呼本港不做「難民」港,要求退出《禁止酷刑公約》。
作為《禁止酷刑公約》締結地之一,本港基於人道理由,對有機會在其他地方遭受酷刑者提供免遣返保護。按照入境處資料,逾九成聲請人在非法入境或逾期逗留被捕後,才提出聲請抗拒遣返。
九二年至今,共有一萬二千多人申請酷刑聲請,當中一萬零二百五十八宗已完成處理,但只二十一宗確立,現時仍有六千多人以不同原因提出免遣返申請留港,成功取得「行街紙」有如得到「免遣金牌」,可拖長留港時間。更大的問題是近年牽涉難民的罪案急升,去年全年共有八百二十四宗,較一二年的六百八十三宗,上升超過三成,當中包括搶劫、強姦、賣淫等,有部分甚至被黑幫招攬參與毆鬥、販毒等勾當,令香港更加烏煙瘴氣。
記者便曾直擊有「難民」於距離蘭桂坊數分鐘步程的伊沙里充當毒品拆家及天文台。記者一連三日實地觀察,由於上址有一個建築地盤,加上四周被大廈及後門鐵閘圍封,人迹罕至,成為毒販的交易「鐵竇」。記者在現場發現有南亞裔長駐在巷頭把守,他們負責為進巷「埋雷」的同黨「睇水」、拉客及接聽熟客的「柯打」電話;巷內則另有兩名南亞裔「(目及)實」攞貨情況。而在較外圍的位置亦布滿南亞裔「天文台」,以防警察殺到。期間有兩名警員在附近巡近伊沙里,「天文台」立即走入伊沙里通報。
追訪期間,記者目擊交易經過,一名站在伊沙里南亞裔「拆家」向同黨打手勢,另一名南亞裔男子則走入巷內,在鐵閘、電錶房及走火梯出口等地方「埋雷」(收藏毒品);約五分鐘後,一名外籍人士到「埋雷」位置取貨及付款。一小時內,便有四名外籍男子「光顧」,當中包括有穿西裝的專業人士,交易過程,各人均高度警覺,不時四處張望。
記者日前亦巡視了數個「難民」蒲點,發現有酷刑聲請者四處流連。其中在尖沙咀緬甸臺訊號山花園附近,四名南亞裔「難民」在煲煙吹水,他們聲稱自己沒有工作,卻透露有部分聲請同鄉會從事搬運,上周便有朋友因做黑工而被捕。來港六年,巴基斯坦籍酷刑聲請者Tommy(化名)更直認,因本港資助金額太低,他會違規做以現金出糧的散工。
有經常接觸聲請者的法律界人士坦言,不少聲請者為生活,會加入黑社會為社團服務,並從事違法工作,部分人更因而惹上官非。機制近年屢遭濫用,一些非法入境或逾期居留者在被捕後會「點都提出聲請先」,免卻被遣返;部分聲請者更會在入境處審批聲請期間採「拖字訣」,便使用欠交文件、缺席會議、假裝言語不通,又或在聲請遭拒後立即上訴等招數,蓄意拖延留港。
香港多年來對難民政策採取寬鬆態度,學者及政界人士均傾向需盡快檢討,甚至取消有關政策。香港城市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學術統籌宋立功贊成長遠要取消有關難民政策,最低限度也要收緊政策,他解釋香港地方細,容納空間有限,但「難民」似有源源不絕湧港之勢,他們普遍對香港印象良好,若香港不收緊政策或逐步取消,變相會起到鼓勵作用。
他又指,聯合國難民公署在港似乎較弱勢,有關承諾亦未能幫助香港解決困境,在聯合國提供的資源不多情況下,香港不需要在意過去的同意,應採取逐步取消。
中西區議員陳財喜亦指蘭桂坊過往揭發多宗與酷刑聲請者有關案件,認為審批需時致使有人濫用機制,他贊成取消有關難民政策,並認為有必要盡快檢討,改善漏洞。
圖/文:專案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