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將有日思無日」,似乎是財爺的理財哲學,守財的財爺,遇上派糖的特首,先是言論上唱反調,強調財政儲備終有耗盡一天;輪到財政預算登場,「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則隨時是財爺的理財手法,特首派了一大顆糖,民間便揣測財爺要在哪裏補回?
施政報告中,基層有糖食,中產無得着,到財政預算,中產自然有期望;財爺雖然守財,但面對怨聲沖天的中產,就算無新猷,退稅這一招大概不敢撤。可經常性開支加大,稅又照退,財爺要補番條數,除了收窄寬免公屋租金、電費補貼等,節流完便思開源,稅種之中最易落手的是菸草、首次汽車登記、燃油稅等。
聖經有個故事,丐婦捐獻了一元,耶穌便說,那婦人捐獻最多,因她捐獻了身家的全部。隨街可見,職業司機閒時每多叼根煙,說是自僱人士,但消費在香煙跟搵食車上,分分鐘納稅最多。特首派糖給基層,結果財爺加稅又往基層身上打主意,職業司機也屬基層,是冰山一角的範例。政府說扶貧,但通常多付出以扶貧的不是富豪,也未必是中產,往往是勞苦大眾,財爺的手法不是「拉上補下,劫富濟貧」,慣常的是「挖東牆,補西牆」。
特首派糖,財爺填數,富豪沒多付出,自然拍手歡迎;中產付出也不多,還有望在預算案搵着數;特首的所謂扶貧,落回財爺手上,結果又在原來基層福利或基層稅項上左刪右加,去到尾,便不外是基層福利的一次洗牌,拿公屋免租、基層消費稅項來報銷對在職貧窮的扶助,特首充白面,財爺當黑面,既互扯後腿,也互扯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