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泥頭車甩轆傷人意外,警方指是車轆的螺絲鬆脫出事,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工程師盧覺強根據圖片解構,證實甩脫車轆上十粒螺絲完整無缺,相信警方所指鬆脫的螺絲是車軸內的螺絲,原因應與俗稱「啤令」的軸承老化有關。事實上,「啤令」一旦出現問題,會發出「吱、吱」聲,車軸亦會發熱,若司機不察覺,情況惡化「啤令」便會解體,螺絲隨之鬆脫造成甩轆。
盧直言「唔係一兩日時間至搞成咁」,認為肇事泥頭車的保養出現問題,呼籲重型車輛的車主及司機應時刻留意車輛情況,以及定期檢驗車輛,以保障人車安全。
香港泥頭車司機協會前主席何洪輝亦表示,泥頭車經常於崎嶇的地盤路面行走,車轆損耗程度較普通車輛高,一般三至四個月便需更換,政府亦規定泥頭車需要一年一檢,確定其安全性。由於泥頭車多用作運載重型泥頭等工業物料,車轆須承受得住大壓力,估計車轆內的制動鼓已有七十至八十磅,連車轆可重逾二百磅。
香港汽車高級駕駛協會主席蒙海強則指出,車輛左右車轆安裝螺絲帽時,旋緊方向均是順時針(俗稱右牙),因此車輛行駛時,右邊車轆的轉動,會與螺絲帽旋緊方向一致,只會愈來愈緊,不會鬆脫。相反,左邊車轆的螺絲帽旋緊方向,與車轆轉動的方向不一致,若螺絲未上緊,便會愈來愈鬆,甚至甩脫。他指補救方法是在左邊車轆的螺絲上加多一粒螺絲鎖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