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煙可致肺癌,基因變異亦是患癌因素!中文大學臨床腫瘤學系教授莫樹錦指出,三成亞洲患者並非煙民,四至五成無吸煙的亞洲肺癌患者帶有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基因變異,比例較西方國家多一倍。他日前在國際會議發表最新研究,為患者驗血漿確診有否帶EGFR基因變異,十日有化驗結果,較傳統抽活組織驗基因需時六至八星期為快。他指驗基因對症下藥是治療肺癌的新趨勢,新測試可定期監察血液內EGFR含量,「預測」標靶藥能否成功抑制癌細胞生長。
本港一○年錄得四千四百多宗肺癌新症,一一年逾三千七百人死於肺癌。莫樹錦指八成半肺癌屬非小細胞肺癌,當中三至五成是肺腺癌。肺腺癌主要襲擊年輕女性和非煙民,部分患者EGFR基因變異有關,可處方標靶藥治療。
莫樹錦帶領的研究小組邀請二百二十四名帶EGFR變異並正接受標靶藥治療的肺腺癌患者檢驗血漿的EGFR含量,結果顯示,血漿測試敏感度為百分之七十五,即四名患者中,三人可正確驗出有否變異,假陰性比率為百分之二十五。
有關研究上月底在悉尼舉行的國際肺癌研究協會會議發表。身兼協會首位華人主席的莫樹錦在當地接受本報訪問稱,病人接受標靶藥至第三周期,可驗血漿EGFR含量,以掌握藥物能否抑制腫瘤生長情況,假如EGFR水平無下降迹象,醫生可考慮其他治療方向,「驗血變咗可以預測藥效,價錢亦平過抽肺組織。」
不過,莫強調研究在實驗階段,尚未臨床應用,亦不能取代抽活組織化驗。該研究是目前最大型血漿驗EGFR研究,結果稍後刊登國際醫學期刊。
莫樹錦指,驗基因有助個人化治療,惟「先驗基因、後治療」做法未普及,本港約六成肺癌患者曾驗基因,中國內地更僅得兩成,馬來西亞少於一成。他相信與化驗設備尚未足夠有關,內地僅七十至八十間化驗中心可驗基因,難應付大量肺癌患者,而本港雖有四間化驗中心,數目足夠,但部分醫護抽取活組織檢查時不習慣「抽多少少樣本」配合基因檢驗,日後有待加強教育醫學界。
記者張美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