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委員會抽查市面廿五款廁紙,發現「BBB」三層衞生紙兩批次樣本對溶血性鏈球菌測試呈陽性反應,交由海關跟進後,初步化驗亦呈陽性反應,當局已下令停售及回收有關批次產品,海關正調查個案;不過海關昨稱,供應商其後即時安排新批次樣本送交化驗,已符合安全規定,現已陸續在市面恢復供應。供應商質疑,驗測樣本或是在零售點受污染,消委會測試並不準確。專家則建議市民不應以廁紙擦面、眼睛及傷口。
廿五款廁紙每抽售價由十九至卅八元不等,消委會按內地衞生標準,即細菌菌落每克不得多於六百個及是否含溶血性鏈球菌、金黃葡萄球菌及大腸菌群,發現所有樣本均無驗出後兩者,但「BBB」首批次樣本對溶血性鏈球菌呈陽性,而再採購批次樣本亦呈陽性,其餘品牌則呈陰性。另「BBB」與「特惠牌」及「綠柔」樣本均驗出含或會致皮膚過敏的可遷移螢光物質。消委會亦進行粉塵測試,顯示「綠柔」樣本釋出粉塵較多,若五分為滿分只得一點五分;其次是只得兩分的「佳之選」重量裝及「Tempo」牌。
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稱,如肛門有微細傷口,細菌可經此入侵體內,令皮膚發炎,皮膚乾燥、有濕疹或接受糖尿病治療者,若皮膚有損傷又用含菌廁紙,有較高感染風險,抵抗力較差者若受感染,出現併發症情況較嚴重,但死亡風險低,指溶紙過程中,若溫度不夠高便不能殺死細菌。醫學會會董及皮膚專科醫生陳厚毅指,廁紙非採用無菌包裝,有菌不足為奇,如皮膚擦損或有暗瘡,接觸了含菌的廁紙,便有機會致皮膚炎症。
「BBB」代理聯昌行代理有限公司負責人鄧先生指,生產衞生紙期間會以逾攝氏一百度高溫將紙烘乾,以機器自動包裝,產品已通過內地檢驗,故絕不含菌,質疑產品是於零售點受污染,消委會及海關於同一間零售商採樣本,結果或不準確,聯昌行送交化驗所的測試亦顯示不含菌。他稱,每月約售出一千箱「BBB」衞生紙予私人機構及學校,昨有客戶要求退貨,現收回五十條衞生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