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病壓力大 逾半受訪者抑鬱

【本報訊】本港約有一百一十五萬名長期病患者,面對病魔煎熬及沉重的醫療開支,病人及家屬的精神壓力巨大。有調查發現,逾半受訪長期病患者及家屬有輕微或以上的抑鬱或焦慮徵狀,兩成三人正接受精神科服務,當中非在職或領取綜援的貧困受訪者壓力大至幾近「爆煲」,部分人更曾出現自殺念頭。調查機構希望當局增加資源為長期病患者及家屬主動提供精神健康治療,以及提供照顧者津貼等。

六十二歲的胡娉銀患有骨膜炎、糖尿病及血壓高,其丈夫○九年亦確診患上老年癡呆症(又稱腦退化症),二人失去工作能力,只能靠丈夫十八萬的強積金度日,但醫療開支巨大,一年已花去近半積蓄,銀姐患上抑鬱症,「夜晚瞓唔着,成日喊,曾經想跳樓,但我死咗無人照顧丈夫,唔敢死」,她昨憶述近年壓力時亦忍不住落淚。五十歲的陳偉平○九年中風,陳太為照顧丈夫辭去工作,兩人與老爺、兩名仍在學的子女每月只靠九千元綜援生活,十分拮据。陳太指丈夫曾有自殺念頭,現要看公營醫療機構的臨床心理學家,「但三個月先可以睇一次,期間病情惡化點算?」

政府應提供經濟情緒支援

香港復康會及中大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去年五月至今年一月,訪問四百一十二名新界西的長期病患及其家屬,當中五成三人為長期病患者、兩成九人為照顧者,其餘屬同時患長期病的照顧者。近五成受訪者處於貧窮線下,入息中位數遠低於全港水平,建議政府提供經濟及情緒等支援。

香港復康會研究及倡議中心經理熊德鳳指不少長期病患者及其照顧者難以工作,加上醫療費高昂,可謂「貧病交迫」,精神壓力沉重,五成二受訪者有輕微或以上的抑鬱或焦慮徵狀,逾半照顧者壓力指數高於七分,屬嚴重水平,當中以非在職人士壓力更為沉重。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