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周不見黃金 旅遊業步入寒冬

中秋過後,又到十一黃金周,這本來是旅遊業的傳統旺季,可惜今年風光不再,情況一點也不樂觀。受到國家旅遊局下月起實施旅遊法嚴禁購物團的影響,內地出境團費飆升,訪港團數量較往年暴跌五成,創近十年新低,業界叫苦連天,有人甚至以「寒冬」形容,形勢之嚴峻,由此可見一斑。

一法立,一弊生,內地推出旅遊法,禁止旅行社以低於成本價組織旅行團,這無疑可以防止零團費等不良經營手法,杜絕種種旅遊亂象,然而隨着團費大幅提高,訪港旅行團數量應聲急跌,旅遊業界固然首當其衝,周邊行業亦大受影響。有接待內地團的旅行社預計,十一黃金周只有約二百個內地團訪港,僅及往年的一半。過往十一長假期,旅行社八月便要開始訂房,今年內地團銷情淡靜,反而出現房等客的情況,團隊房普遍減價逾一成;而航空公司失去一批團隊旅客,團隊機票亦需打八折。至於旅遊巴預訂數量更急跌八成,專門接待內地團的酒樓生意亦大減七成,在慘淡經營之下,有商舖擔心最終只能被迫結業。

旅客太多吃不消,旅客太少吃不飽,正是香港旅遊業最大的問題。諷刺的是,近年中港矛盾愈演愈烈,有人將矛頭對準內地人,認為訪港旅客太多,搶高物價樓價,影響港人生活,因此,要求檢討個人遊政策限制內地人訪港的聲音甚囂塵上,有人甚至叫喊「中國人滾回中國去」。詎料個人遊政策還沒檢討,內地只是推出一條旅遊法,旅遊業便面臨「寒冬」,如果進一步限制內地人訪港,香港豈不是面臨「末日」?有內地傳媒問,如果內地人不再來香港旅遊,香港經濟將會發生甚麼?答案不言而喻。

事實上,香港經濟愈來愈依賴內地,旅遊業更是主要靠內地客支撐,這是誰也無法否認的事實,那些要求將內地客拒於門外的人,不是罔顧現實,就是別有用心。當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源源不絕的旅客為香港帶來龐大經濟利益的同時,亦確實造成不少問題和矛盾,這是不能不正視的。香港畢竟地少人多,資源有限,不可能容納十三億中國人,關鍵是如何適當控制旅客數量,既不能來者不拒,更不能閉關自守。

無論如何,黃金周風光不再,已為本港旅遊業甚至整體經濟敲響警鐘。其實,即使沒有旅遊法的因素,隨着個人遊效應逐漸減退,訪港旅客終會慢慢減少,起碼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樣維持高消費,港府坐享其成,不思進取,遲早無以為繼。須知本港經濟結構單調,長期依賴包括旅遊業在內的所謂四大支柱,可惜四大支柱各有各的問題,一有風吹草動,根本無險可守。

古人說,「患至而後呼天,不亦晚乎?」上海自由貿易區即將正式掛牌,香港再不急起直追,恐怕只能坐以待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