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行政會議成員及八名立法會議員攜眷免費參加航空公司法國豪華遊事件引起利益輸送的強烈質疑,儘管大部分參與者迫於輿論壓力公開道歉並捐出款項,但仍有個別人拒絕認錯,而港府聲稱行政會議申報機制嚴謹及健全為權貴背書,非但無助滅火,反而火上添油,勢必進一步打擊港府已所剩無幾的管治威信。
接受款待卻拒絕認錯的其中一個理由,是因為過去這樣做沒有問題,所以現在也沒有問題。如此邏輯聽似冠冕堂皇,其實荒謬得很。在電影《七十二家房客》的年代,消防員「有水有水,無水散水」被視為理所當然,這一套現在肯定行不通;以前公務員互租單位再申領房津沒有問題,現在則有短命局長麥齊光被判罪成的教訓。世上沒有一成不變的東西,過去合理的,現在未必合理,過去能容忍的,現在未必能容忍,這就是時代的進步,否則,社會還停留在男人拖辮子、女人裹小腳的年代。
拒絕認錯的第二個理由,是事先已經向行會申報,符合規章制度。問題是,現行制度下行會成員向特首申報,對外保密,公眾無從監督,這樣的申報其實比黑箱作業好不了多少,必然惹來官官相護的質疑。無獨有偶,早前發展局局長陳茂波聲稱已就新界東北擁有土地向特首申報,但無法平息爭議,這足以說明,現有行會申報機制不合時宜,所謂「嚴謹健全」云云,純屬官方自我感覺良好罷了。
時代在改變,民意在改變,制度也必然要與時俱進,特別是前特首曾蔭權爵士及前廉政專員湯顯明被揭發連串貪腐醜聞之後,公眾對政治人物的操守要求明顯提高,港府及有關人士未吸取教訓,缺少應有的敏感度,可謂冥頑不靈。事實上,商家無寶不落,免費款待行會成員及立法會議員,不可能沒有所圖。前者有份參與決策,後者則是監督機構,吃人嘴短,拿人手軟,一旦接受了商家款待,今後在處理相關事宜時不可能做到公平公正。接受款待卻不涉及利益衝突的說法,連小朋友都不會相信。
正如一位來自醫學界的前立法會議員指出,過去不少藥廠、醫療器材代理商都會贊助醫生參加學術會議,他本人也曾參與過類似活動,當時覺得同業交流有助吸收新知識,也可輕鬆一下,但事後想來,認為這種款待、贊助其實是一種商業游說,不可能不影響自己的感情及判斷。顯而易見,要提升社會廉潔、透明、公平、公正,就必然要透過制度改革,檢討申報機制的不足已是當務之急。
商界游說並非新鮮事物,透過提供好處影響決策者,以通過對其有利的政策,本質上來說就是腐敗。商界游說無孔不入,要徹底杜絕並不容易,但美國、台灣等地先後就商業游說立法,起碼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自詡法治之區的香港在規管商業游說方面長期真空,這正是施政長期偏向大商家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