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環保措施虎頭蛇尾,擴建堆填區引起各界激辯後全軍盡墨,本報記者審視近年在私人屋苑先後推行的環保項目,發現不少「衰收尾」:有屋苑參與廚餘再造項目,撥款批出後,因支援不足,拖兩年都未買到廚餘機;署方派推廣車進行廢物回收,雖成效顯著,但突然煞停,回收量即時大跌;又有屋苑申請改用節能電器,更換一半燈後,才獲悉計劃撥款用完。環保人士及立法會議員直指政策欠缺長遠規劃,彷彿已成本港環保「慣例」,當局再不正視問題,即使引入再多新措施,亦勢難成功!
「我哋好想起到帶頭作用,不過政府真係冇乜幫過我哋!」將軍澳日出康城(首都)前業主委員會主席宋太憶述,作為第一批成功申請「屋苑廚餘循環再造項目」資助的屋苑之一,屋苑早於前年十二月已獲批款項,惟至今差不多兩年,業委會亦已換屆,屋苑仍未買到廚餘機。
宋太直斥計劃沒有妥善框架,採購過程困難重重,「好似政府提供咗廿幾間(承辦商),但冇睇過詳情,入面四間重複,有幾間唔做住宅生意,到我哋揀咗機,部機整嘅肥料拎去(環保署)化驗,(含菌量)測試又唔過關!」她透露,計劃撥款期為兩年,署方至今仍未安排肥料去路,「連肥料點用都未知,屋苑用唔晒,又要送去堆填區?」
該項目透過「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撥款,第一階段有十一個屋苑於一一年十一月獲資助,環保署發言人承認該屋苑正選購廚餘機,惟其他屋苑亦只在去年底才陸續開始回收廚餘,尚未有成效檢討結果。
另有廚餘環保項目分分鐘「爛尾」,政府部門先導試驗的「實地廚餘堆肥試驗計劃」於一一年中陸續展開,去年十二月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會議中,運輸及房屋局代表先「預告」計劃結果,他指其中一個試點,黃大仙慈正邨由於欠缺工業規模處理堆肥過程,因此計劃不太成功,亦無法再作擴展。
同在將軍澳的維景灣畔,於前年加入「社區回收推廣車先導計劃」,環保署定期派推廣車到屋苑,回收玻璃樽及廢棄電子產品等非三色回收箱廢物,有回收車定時到屋苑方便居民,故反應熱烈,回收車不時爆滿,維景灣畔成為累積回收總量最高十大屋苑之一。
不過,身兼維景灣畔業主委員會主席的西貢區區議員陳繼偉指出,相關計劃已於去年十月突然煞停,直接打擊居民進行廢物回收的意欲,目前回收量「得番兩、三成」。陳直指政府的決定令人難以理解,並指因回收量驟減,回收商「嫌少」拒到屋苑回收,即使業委會闢出房間推廣回收,居民參與度亦大不如前,「政府官員淨係諗自己任期內嘅嘢,制訂政策唔會諗長遠,唔願意承擔風險,驚衰,扼殺香港環保發展!」
屯門龍門居業主立案法團主席、區議員陳雲生表示,其屋苑亦面對類似情況。他批評政府的環保政策有如「斷橛禾蟲」,短期「斬件式」實施,居民有心響應,計劃卻無以為繼。
環保署指該計劃由前年十一月開始運作,於去年十月圓滿結束,走訪逾二百個地點推廣回收,接觸市民逾十二萬人次,回收量豐,惟署方認為市民已養成回收習慣,可透過居所及工作地點提供的措施繼續回收廢物,故改以「家居廢物源頭分類」以環保活動擴展回收。
除廢物回收問題外,維景灣畔亦曾於一○年申請「建築物能源效益資助計劃」,成功獲批二百多萬元,將屋苑約一半電燈及指示燈換成LED燈,減少耗電量一成,但當屋苑因效果滿意,今年欲再申請資助繼續換燈時,卻遭環保署以計劃撥款用盡為由拒絕,變得「兩頭唔到岸」。
淘大花園業主委員會聯會主席葉興國亦指,該計劃限制太大,未能滿足屋苑的實際需要,例如署方規定必須揀選價格最低的承辦商換燈,「但報完價,我哋發現買嘅係就過時嘅貨尾,市場上質素合理嘅產品,價錢只係貴少少,不過就唔會批。」他坦言聯會決定索性不申請資助,「費事逼買貨尾!」
「建築物能源效益資助計劃」於○九年四月推出,涉及資助約四億五千萬元,共批出逾千宗申請,環保署發言人指,計劃已於去年四月完結,當局會以其他措施推動綠色建築及建築物能源效益。
圖/文:專案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