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健寶庫:功能磁力共振 透「視」腦結構

人腦的結構精密,我們的視覺、聽覺、語言和肢體活動由腦部不同部位掌管,而各部位亦環環相扣,互相聯繫。以往要了解人腦的運作,需要進行腦功能電圖譜,但隨着醫學技術發展,除可利用磁力共振技術掃描人腦結構影像外,功能磁力共振技術(fMRI)更能像視像一樣,將人腦的秘密展現眼前。

透過功能磁力共振技術讀取出來的資訊,發現當一個人活動的時候,會觸發大腦中樞功能區內的某組神經細胞,血管亦會供應更多的血糖及氧氣,此時影像會較亮,代表血液血紅蛋白和脫氧血紅蛋白比例增高。功能磁力共振通常採取反覆多次刺激和間歇模式來檢測各種特定的神經活動。

助減腦腫瘤手術風險

除可藉此技術進行神經元的臨床研究,了解人腦如何傳遞訊號、比較病患者與健康人士的腦部結構外,對於需要進行腦部手術,如腦腫瘤的患者來說,於手術前進行檢查,有助減低手術的風險,因為醫生可先觀看影像,較準確得知腫瘤的位置,避免手術時觸及其他正常的組織。

市民如欲知道更多有關功能磁力共振技術的知識,可參加醫學院於下月14日舉辦的《解開人腦與不明症狀之謎》健康講座,詳情敬請登入網址www.med.hku.hk/publiclecture或致電2819 9994查詢。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放射診斷學系臨床助理教授 麥嘉豐醫生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