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不少市民喜歡參與游泳、潛水等水上活動消消暑,玩樂少不免用上泳鏡和潛水鏡。有眼科醫生日前接獲市民戴泳鏡游泳後出現眼睛刺痛通紅求醫個案,證實患化學性結膜炎,其中一隻眼角膜受損五成,懷疑與泳鏡曾噴灑防霧劑有關。醫生指,化學性結膜炎佔整體結膜炎個案一成,以往個案大多因被通渠水、鏹水及洗潔精等物質意外濺傷眼睛,被防霧劑弄傷屬首宗個案。
有游泳習慣的五十八歲外籍男病人數日前如常到淺水灣暢泳,事前使用鏡片防霧劑噴灑泳鏡,待其自然風乾。游泳一個半小時後,男病人感到視力逐漸模糊,有被硬物刮拭眼睛般的刺痛感,雙眼通紅,當日即求醫。經檢查發現左眼有化學性結膜炎,右眼角膜五至六成面積受損,需滴抗生素眼藥水避免進一步感染發炎,已逐漸康復,幸視力沒有永久受損。他曾兩次用該防霧劑於泳池暢泳十五分鐘,眼睛無異常,過往用其他防霧劑產品亦無事。
身兼病人醫護權益協進會主席的眼科專科醫生龐朝輝表示,鏡片防霧劑可減少水分表面張力,防止鏡片霧化。一般防霧劑主要成分是酒精、介面活性劑等。「防霧劑係水溶性,有水入咗泳鏡就可能『乸』到眼,造成結膜炎。」龐表示,進行水上活動最常見是感染紅眼症,該症有三至七天潛伏期,且較少損害角膜,故推斷男病人是被防霧劑傷眼。過往文獻並無記載防霧劑傷眼的病例。
龐指出,化學品可致結膜炎,嚴重者角膜受損及有細菌感染,「鏹水等化學品可以『乸』穿眼角膜,或『乸死』眼珠嘅邊緣細胞,壞咗冇得返轉頭。」他提醒市民,被防霧劑、洗潔精等化學品濺中眼睛,應立即以大量清水洗眼及盡快求醫,如不清楚防霧劑的安全使用劑量,首次使用宜只用少量作測試。此外,男病人使用的防霧劑並無標示成分及安全劑量警告字句,只在說明書簡單提醒產品可令視力模糊,龐促請海關主動調查產品的安全性,確保符合法例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