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痛退燒藥一直被視為急治頭暈發燒的「睇門口」藥物,但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警告,止痛退燒藥的主要成分乙醯基氨基苯(又名撲熱息痛)可引發罕見的皮膚過敏反應,嚴重有機會導致死亡,FDA要求生產商在含有撲熱息痛的藥物包裝或標籤加上警告字句。香港衞生署表示,本港現時約有九百多款含撲熱息痛註冊藥物,該署已發電郵向FDA了解詳情,強調至今本港沒收到與撲熱息痛相關的不良反應報告。
FDA過往在一九六九年至二○一二年期間,共接獲一百○七宗可能與撲熱息痛有關的皮膚過敏報告,其中造成十二人死亡,八成半個案屬可致命,包括有九十一人患有大範圍脫皮、出疹及生水泡的史蒂芬斯強生症候,以及中毒性表皮壞死溶解症,十六人有急性廣泛性發疹性膿皰症,同樣令皮膚泛紅和長水泡。
患者年齡不一,曾有七歲女童因發燒及喉嚨痛,獲處方撲熱息痛藥物,服藥後十二小時,臀部及雙腳出紅疹入院;亦有八十多歲老翁手術後,以撲熱息痛等藥物止痛,結果出現皮疹及膿皰需送院,化驗證實由撲熱息痛引致的皮膚敏感症狀。雖使用該藥後皮膚過敏情況罕見,但FDA要求,生產商應在含有撲熱息痛的藥物包裝或標籤加上警告字句,提醒消費者留意。
香港衞生署指,已得知FDA發出有關撲熱息痛的公布。該藥非處方藥物,目前公立醫院及私家診所均有使用,市民亦可從藥房自行購買。該署會發信予醫護專業人員提醒有關事宜,並促請他們呈報與該藥物有關的任何不良藥物反應。該署又會將有關公布及資料,提交香港藥劑業及毒藥管理局轄下的相關委員會討論,以制訂合適跟進行動,並繼續監察海外藥物監管當局發布的安全消息。
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