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行政會議地位下降

政圈繼續熱議行政會議的制度改革。行會召集人林煥光盡力為現屆行會運作一切正常及成員之努力與進取辯護,直言制度性檢討應留待落實普選之後,至於行會成員的利益申報,如投資方面,的確有改善的空間。

利益申報屬於技術性問題,收緊與否可以研究,卻是枝節而已,並非現時社會關心的行會角色,對政府有效制訂政策及處理行會與立法會的溝通合作等重大結構性問題。張震遠投資失敗,被迫辭任行會,並未觸及上述複雜敏感的大問題。

在殖民地時期,行政局擁有至高無上的關鍵決策權,只要「港督會同行政局」這個機制有效運作,政府提交予立法局的政策法案,在港督全權委任的立法局的護航之下,肯定可以獲得綠燈放行,這就是行政與立法一體化。現時,政黨政治主導立法會,政府難以駕馭。

末代港督彭定康不再兼任立法局主席,為立法局的「分權制衡行政機關」創造了決定性的條件。回歸十六年,立法會已是不折不扣的實權組織,除非政府法案獲得各主要黨派的支持,否則被挫敗的機會極高。

董建華任內,力圖構建「管治者同盟」,爭取建制陣營的積極配合,可惜最終未能成功。現時,社會利益分化,即使建制陣營內的勞工派與工商派也是互不相讓,更遑論泛民主派的步步進逼。行政會議的地位下降,其來有自,非僅檢討或作適度調整可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