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北京一錘定音,宣布香港一七年可以普選特首,當時是蠻有自信的。事關自○三年後,朝廷全面調整對港政策,在港做了大量工作,並透過地區樁腳奠下了相當紮實的群眾基礎,自信再經十年生聚,十年生息,泛民與建制派在地區直選的「六四得票比」可扭轉過來(去年立法會選舉證明,朝廷這些年來的工夫真不是白做的),屆時就算全港一人一票,建制派的候選人已有足夠勝算。
然而,情況來到去年末,有兩件事情橫生枝節,超出預期,令北京這份開放普選的自信慢慢溶蝕。
首先,是新一屆特區政府開局不順,施政困難,形勢兇險,民望低走,大大抵銷了建制陣營這些年積聚的政治能量。按北京原初算盤,一二年的特首在「一七大戰」角色關鍵,只要好好栽培,積聚民望,配以選舉機器,調動鐵票,競逐連任怎秤也強過一個沒政績可尋的泛民共主。只是人算不如天算,一二年特首選舉鬩牆慘烈,唐英年與梁振英連番廝殺兩敗俱傷,形象與民望均被抹黑彈炸得體無完膚,最終後者雖然勝出了,但建制陣營因而嚴重分裂,明槍暗箭,新一屆政府勢孤力弱,四面楚歌,民望徘徊低谷,欲振無從,一七年要與泛民對撼,談何容易。
其次,佔領中環兵臨城下,深深觸動了朝廷的脆弱神經。朝廷驚覺,外部勢力介入一七年特首普選的程度比想像中更嚴重,出手比想像中更快速,進攻比想像中更猛烈,整個形勢已瀕臨無法掌控的地步。在這情況下,朝廷根本無法預測外部勢力還有多少後着,還有多少炸彈在手,若然一七年全面開放普選,等如拿特首寶座博一鋪,拿香港治權買大細,賭不過也。
現在的問題是,一七年普選特首是莊嚴承諾,若然承諾沒兌現,或只兌現了一半,如何說服香港人?
王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