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減廢量 遠遜台韓

港府公布資源循環藍圖一拖再拖,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昨指月內會有交代,訂出未來十年減廢目標。他批評本港垃圾量十多年來原地踏步,落後台灣及南韓,需為港人進行「人心工程」,即透過行為改變減廢,而非單靠徵費與罰則。黃錦星重申,先進城市皆以回收、轉廢為能及堆填兼備的方式處理垃圾,才可達致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當局仍在等候焚化爐司法覆核完成才可推展,希望於興建相關設施時,能同時提供社區設施給市民。

黃錦星昨於一個電台節目上指,香港整體垃圾量於十多年前與台灣、南韓等亞洲城市相若,但台灣及南韓今日垃圾量已減一半,本港仍原地踏步,特別是每日廚餘有三千六百噸,佔堆填區棄置量四成,另工商業廚餘過去五年激增一倍達千多噸。當局本月已推出「惜食香港」運動,提倡源頭減廢,亦已在多個房署及私人屋苑設置就地廚餘機收集住戶廚餘,惟每部機只能處理近一百戶約零點一噸的廚餘,他承認作用有限,但希望透過廚餘機可培養市民將廚餘分類習慣。大嶼山及北區兩個有機資源回收中心正在興建,屆時每日可處理五百噸廚餘。

他亦提到,每個城市都要有足夠配套處理垃圾,南韓現時六成垃圾回收、兩成堆填,餘下兩成則採用轉廢為能處理。

本港垃圾回收率達四成八,逾半則送往堆填區,月內將公布的藍圖將交代增加回收量至五成多,以及增加轉廢為能的目標比例。

望市民接受堆填區焚化爐

黃說,明白市民抗拒興建焚化爐及堆填區,希望市民顧及整體需要,亦是任何城市必須的設施。即使焚化爐拍板後仍要到二○二○年才投產,當局會參考南韓於市中心地底興建廚餘處理設施,地面則設公園的例子,將於年底啟用的屯門污泥處理設施,便會提供水療設施供當區市民免費享用。

另外,環境保護署就龍尾人工泳灘申請環評時,是否有錯漏或不完整,上周已拒絕環保團體撤回環境許可證的要求,黃錦星指有關結論是相關部門同事認真檢視而得出。至於環團另一個訴求,即要求特首會同行政會議評估施工對現時人或生態的影響,他說仍需時間處理。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