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櫃碼頭工潮仍然未有解決迹象,一來工會籌得巨額基金支持罷工,可濟工友燃眉之急,撐多一段時間不是問題,二來談判進度極之不理想,兩方皆企硬,外判商勞資兩方甚至不辭而別,令談判被迫中斷。
一時三刻難有解決希望,但曠日持久對兩方皆不利。從工人的角度看,罷工是最後手段,目標是爭取合理加薪及改善工作環境,復工才能解決長遠生計;以HIT為代表的資方,也不想貨櫃碼頭的營運受到影響,聲譽固然受損,承受來自業界以至政府的壓力也不容低估。
勞工處的斡旋力度不足,殆無疑問,與國泰空中服務員工潮比較,去年十二月勞工處的介入迅速而果斷,危機很快得以化解,對聖誕假期的機場運作並無實質影響,形成強烈對比的是,碼頭工潮適逢貨櫃業的淡季,政府並不着緊,採取「等一等,看一看」的觀望態度,結果就出事,而且一拖兩個星期有多,明顯低估事件所帶來的衝擊。
談判期間加入一段有趣的插曲,HIT突然發聲明,宣布會於碼頭不同位置增設五座流動廁所,令區內的總數增至十四座,以方便工人如廁。聲明等於間接承認碼頭內的生活設施不足,工作環境不理想,即使新增五座流動廁所,偌大一個貨櫃碼頭,是否足夠,仍然有商榷餘地。
事實上,工潮無意間揭露出碼頭工人的工作環境存在極多問題,值得政府高度關注;HIT也必須積極改善有關設施,這是企業社會責任與良好管治的應有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