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碼頭工潮官商皆有責任

上月二十八日香港國際貨櫃碼頭(HIT)爆發工潮,至今還未平息。超過一百名外判工人因不滿薪酬水平過低,加上工作環境惡劣,決定在貨櫃碼頭抗議,要求由一千三百港元(以工作二十四小時計算)加薪至一千五百六十港元,加幅達百分之二十。

也許讀者會疑惑,勞資糾紛並不稀奇,何以這次HIT碼頭工潮會引起社會高度關注。原因在於,一方面外判工人以工作環境惡劣和被剝削為由,要求加薪及改善工作環境;另方面HIT亦以受害者自居,拒絕與外判工人談判。

HIT董事總經理嚴磊輝的態度強硬,不禁令人認為資方想推卸責任。另外,政府隱晦的態度亦令市民懷疑官商勾結,別有用心。今次碼頭工潮可謂一面「照妖鏡」,孰人孰鬼,市民看得一清二楚。

工潮發展至今,HIT堅持是次事件只是外判商和外判工人的勞資問題,資方沒有任何責任。筆者認為相關財團貴為一間著名國際企業,絕不可能不明白即使外判工序亦不代表不需要負任何「企業社會責任」。根據歐洲委員會的資料,「企業社會責任」是提倡產品安全、披露產品資訊、提供售後服務、按時繳帳、給予員工平等待遇、職業健康和安全、提供僱員培訓和發展機會,以及將營運對環境造成的破壞減至最低。

外國實例 可資參考

根據以上定義,資方需要考慮碼頭員工的職業健康和安全,以及他們是否得到公平的待遇。雖然外判工人是由外判商僱用,但外判商是由財團聘用,因此資方要負上責任。現在工人不滿工資過低和工作環境,資方絕對是責無旁貸。

筆者參考了一個關於蘋果公司外判工序和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例子。為減低成本,蘋果公司將很多生產工序外判予數間台灣和日本科技公司,而這些公司則設廠於中國不同省份。二○一一年八月,有環保分子公布了一份報告指蘋果外判商的工廠在生產過程中製造了大量污染物,不但破壞生態環境,更危害公眾健康。

約兩個月後,蘋果公司對環保分子發出電郵,希望了解更多關於當地環境污染問題的情況,同時表示會致力保持最高的「企業社會責任」。二○一二年二月十三日,蘋果公司決定派出管理高層到中國深圳檢查外判商的生產設施是否符合環保標準。

以上例子反映蘋果公司勇於承擔企業社會責任,反之,今次碼頭工潮,資方卻不斷逃避責任,令人遺憾。

倘若財團真是一個良心企業,管理層理應站出來作一個全面交代,以免工潮繼續惡化,對整個社會及經濟造成更大損害。

政府龜縮 市民失望

政府在今次工潮的表現一反常態。筆者從未見過勞工處如此低調處理工潮,尤其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在工潮發生至第七天才現身面對傳媒。如此表現,實在令市民大失所望。因為物流業是本港經濟四大支柱之一,工潮會影響到物流業正常運作,直接影響本港經濟。而張建宗理應在工潮爆發後立即出來會見外判工人,聆聽他們的訴求,協助他們尋求解決辦法,這才是「父母官」所為。

是次工潮反映出,即使是本港首屈一指的大企業亦漠視企業社會責任,HIT的董事總經理嚴磊輝的態度,更加令人生厭,如果工潮持續惡化,筆者認為資方和政府須負上最大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