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個人遊可以不斷擴張,主要是地理因素優越,整個廣東的常住人口超過一億人,他們可以從陸路到邊境口岸過關,就算其他省份的旅客,也可以利用飛機、高鐵、鐵路、巴士等先到深圳,然後再由深圳口岸過關,這令到來港旅遊既方便,也節省了旅費。這個優勢,不是開放其他地方,包括台灣在內可以比擬的。
每年有逾三千萬內地同胞訪港,這其實是兩地融合的一種表現,所謂融合,就是區隔的反面。在九七年前,中港兩地的區隔維持在高水平,這種區隔包括制度上,例如來港的申請審批手續,另一方面是硬件配套,例如通關過關的速度,就算回歸初期,兩地的區隔仍然維持在高水平。一些內地人士來港比九七年前更麻煩,而口岸設施也落伍陳舊,不要說是內地來港,就算由香港到內地,周日假期,隨時排隊三兩個小時。直到○三年之後,兩地經濟融合成為主流,那就雙管齊下,手續簡化,通關便利,兩地區隔大減,而其中又以內地來港為甚。
正如本欄昨天的分析,融合不只是帶來經濟上的互利和收益,每年逾三千萬內地同胞來港,他們其實就是在香港短期居住,這也就是社會和生活上的融合。這種融合,對兩方面都是對等的,香港市民可以隨便到內地購物消費,可以置業,內地方面只有給予優惠,而少有限制。而在個人遊方面,香港本身也是大贏家,所以我們只能針對香港地少人多的特點所衍生出來的問題,以事論事,針對性地解決,而不要上綱上線,挑動內地和香港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