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正視劏房隱患

施政報告公布房屋政策,未來五年新公屋單位未達預期的上調數量,只維持每年一萬五千個,要待下屆政府任期,即由二○一八年起,才會提升至每年平均二萬個,一眾公屋輪候人士,自然大感失望兼無奈,而劏房戶則極度憂心。

劏房戶居住環境惡劣,施政報告承認存在「衞生、健康,甚至是安全問題」,直指這個現象反映香港「大都市璀璨背後的陰暗面」。政府沒有準確的統計數字,由於統計處的調查備受質疑,只能委託大專院校展開調查,再作推算,從而估計所需公屋的名額;換言之,短期內,劏房戶仍然上樓無望。

值得關注的是,雖然運輸及房屋局副局長邱誠武早前向立法會議員表示「劏房有存在價值」,招惹抨擊,事實卻是政府對部分存有消防及衞生隱患的劏房,會採取嚴格的執法行動,要求業主認真維修以保障安全,甚至下令拆遷,加以取締。

問題是,劏房環境差劣,已經成為輿論撻伐的熱話,在處理劏房問題的過渡期間,社會作出適度容忍,不難理解,倘若發生像前年花園街排檔大火之類的慘劇,政府肯定難以面對議會及公眾的指摘,其公信力將蕩然無存。建議政府成立由消防、屋宇及食環署等部門組成的專責小組,兵分多路,展開大規模巡查,實行果斷執法,一抓到底,定期向社會公布執行結果,以正視聽。

過渡期內,必要的中轉屋安排勢所難免,有關部門必須迅速行動,爭分奪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