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素貞報道】位於黃大仙區的志蓮淨苑及南蓮園池獲國家文物局納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惹來古物諮詢委員會多名成員非議,譏諷為「假古董」。志蓮淨苑終打破沉默,向當區區議會提交三十四頁紙文件,詳細解釋該兩項建築獲「垂青」的理據,討回公道。文件特別解釋聯合國定義「文化遺產」,並非在於其出現的年代、歲月的長短,而在於文化價值,近代建築如一九七三年落成的澳洲悉尼歌劇院,因是二十世紀的傑出建築,○七年亦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國家文物局是於去年委派專家代表到志蓮淨苑及南蓮園池作實地考察,同年十一月十七日,將該兩項建築選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同期入選該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共有四十五項。志蓮淨苑向黃大仙區議會提交的文件,除解釋世界遺產的定義及評審標準外,並列舉世界文化遺產的實例作佐證,力證該兩項建築符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就世界文化遺產訂下的多項標準,包括兩建築雖地處繁鬧巿區,卻創造出一片淨土;並與宗教信仰聯繫,可供僧人修持,又設立資料庫供學術研究;建築群並非復建或仿古,而是對中國傳統藝術的弘揚等。
志蓮淨苑指出文化遺產並非在於出現年代、歲月長短,而在於文化價值的繼承發揚,對信仰和精神的不懈追求,對美好藝術和傳統技術的傳承實踐。志蓮淨苑和南蓮園池雖是近代建築,卻是古與今的完美結合,具有無比的傳承價值,弘揚了中國唐代輝煌的文化藝術成就,特別是木結構建築。
文件指中國現存的唐代木結構建築僅餘一、二,包括山西五台縣建於公元八五七年的佛光寺,現存其東大殿。但山西現存之古蹟,亦不如傳入日本所保留的唐代建築群組完善。志蓮淨苑及南蓮園池是參考了中日的寶貴經驗而建成,是現代的見證。
黃大仙區議會主席李德康表示,個人支持志蓮淨苑的申請,因為該兩項建築結構有助推動中國唐代建築文化。另一區議員黃金池亦認同該兩建築物保存了唐代建築及文化傳承的精神,而且園內移植了不少有二、三百年的古樹,有一定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