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新年新氣象 輿論應帶頭

自從習近平出任總書記,並提出改進作風的八條以後,人們期盼着中央在輿論導向上到底會有甚麼新的動作。

官方第一大報《人民日報》的元旦獻詞仍然套話連篇。不過,在社論之旁,還有一短文叫《新年致讀者》,卻說要「切實改作風改文風」,「說群眾聽得懂的話」,還說要「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說真話、寫實情,讓文章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更具親和力和感染力,更有可讀性可視性」。

官媒作風 積重難返

這些話說得好,然而,這是不是也反映了過去官報不大敢講真話、講實情,而且文風不貼近群眾,因而令人覺得言之無物,欠缺親和力呢?

《人民日報》過去受人詬病的一個方面,就是頭版充滿中央主要領導人的活動報道,這既違反了二○○三年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改進會議和領導同志活動新聞報道的意見》中的規定,也違反了更早在一九八○年七月中共中央發出的「少宣傳個人」的指示,亦不符合習近平總書記剛剛提倡的對政治局委員活動應按實際需要作報道的要求。

翻開《人民日報》除夕的頭版,仍然是積重難返。頭版的四條對中央政治局常委活動的報道,仍然佔據了大幅版面。其中三條,是習近平到河北阜平縣慰問貧困群眾、李克強到江西九江和湖北恩施調研、劉雲山召開調研座談會,還可以說是與群眾生活和宣教工作有關,但另一條是領導人出席新年京劇晚會的報道,便說不過去了。

《人民日報》恐怕有一條不把國際新聞放在頭版的不成文規定,這使國人不太了解國際動態,影響世界視野。如同日有美國的「財政懸崖博弈進入最後關頭」的新聞,刊在第二十一版,這應該是關係國際經濟問題的大新聞,但就是不上頭版。再就是轟動國際的印度輪姦女大學生致死的慘案,反映印度性別歧視的嚴重,和印度社會根深柢固的種姓制度和宗教約束的問題。

只談高官 少談民生

中央電視台也是如此。元旦前後,打開電視,看下午七時的《新聞聯播》,大都是一些領導人主持會議和與會者埋頭筆記的鏡頭,其他深入反映社會動態和生動報道群眾關心的民生事例均付闕如。中央電視台如此富有,難道派不出記者到各地了解民生動態和群眾生活?看來,這只是電視台的條條框框限制所致。

第一官報和第一官台不能帶頭改進報道的風格,如何能與廣大公眾增加「親和力和感染力」?如何「更有可讀性和可視性」?

在官報提倡改革而我們還沒有看到改革苗頭的時候,卻傳來北京著名月刊《炎黃春秋》的網頁遭封閉,以及廣東省委宣傳部部長被指蠻橫刪改《南方周末》文稿的事件。《炎黃春秋》多年來不過呼喚實施民主憲政和重視歷史教訓,我看了該刊多年,未見有甚麼激烈的言詞和挑戰性的文字。如果不是有許多老幹部的支持和元老習仲勛的題詞肯定,恐怕早已遭受停刊的命運。《南周》我很少看,但對這一次修改標題和文字的風波看來,只可說是審查新聞的庸官的「傑作」而已。

我們希望新的一年有新氣象,特別是與廣大群眾息息相關的報紙和電視。借用《人民日報》致讀者的結語:「二○一三年到了,讓我們用實幹和夢想擁抱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