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英政府執政後,問題很多,醜聞很多,自以為十分高明的政策推出一項跪低一項,民望一直在低處乃至不合格處徘徊。「倒梁」風雲不斷,民眾對他的失望情緒在蔓延;「梁粉」在分化,支持他的人迅速減少,這一切都令梁振英處境不妙,施政艱難。他既做不成事,又不會做人,大家實在看不出他有甚麼力量和辦法扭轉頹勢。
不過,梁振英似乎不這樣看,不認為自己問題多多,難以自拔,而是覺得支持他的人「發聲不夠」。梁振英希望這些人多發聲,就能「平衡」自己的不利處境,減少推行政策的阻力。梁營的「意識形態大總管」把這種做法歸之於要「打好輿論戰」。只有打好輿論戰才能壓倒反對和批評的聲音,CY才能樹立威信,贏得民心,令政策順利推行。
這種想法是幼稚和無用的。所謂「輿論」有兩大層面,一是媒體的報道和評論,一是民眾心中和口中的所思所想,即「百姓心中自有一桿秤」。香江媒體除了少數「官方喉舌」,大多數都是「私營機構」、「社會公器」,他們的天職和責任就是要滿足讀者知的權利,就是要監察、批評一切政治人物、公眾人物和政府的言行施政。只有這樣才能維護公眾利益,公民權利及社會公義,才能履行言論自由。
媒體要盡這樣的天職和責任,必以事實為根據,必要站穩批評和監督的立場,方有社會公信力,方能贏得民眾的信認,方能和多數民意相呼應,形成強大的輿論,形成對政府施政及政治人物的主流看法及壓力傾向。
以上種種事實,不是CY或其他甚麼政治人物「鼓動」一些自己的支持者「發聲」或讓官方喉舌「保駕護航」就能改變得了、「平衡」得了的,CY如果連這個都不知道,那就白在香港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