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派錢可一不可再

澳門連續六年向居民派錢,而且一年較一年多,香港市民看在眼內,除羨慕之外,也希望特區政府「識做」,政治壓力有所上升。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網誌上暗示,政府不會排除適量派糖,但相信派錢機會不大。

澳門派錢力度強勁,永久居民有八千元,非永久居民也有四千八百元,而敬老金則增至一筆過六千六百元,養老金則調升至每月三千元,政府又向永久居民的中央儲蓄戶口額外注資六千元,以加強退休保障。

澳門人口與香港比較,只有六十餘萬,後者為七百二十多萬,豪派巨額現金連同各項福利措施的總金額,也不過是九十八億(澳元)而已;香港去年每人派六千元,僅此一項,埋單找數高達四百億元,所以難以照搬澳門的做法。事實上,長遠而言,澳門也難以為繼。近年派錢的目的,在於用錢買時間,在房屋、醫療、教育與安老各項措施未達標之前,希望派錢能有助短期紓困,化解民怨,減少政治壓力。

以住屋為例,近年澳門樓價的升幅直追香港,個別範圍甚至超過香港,結果水漲船高,基層市民望樓興嘆,住屋難變成社會一大問題,前年澳門政府承諾三年內提供一萬九千個公屋單位,作為長遠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澳門一三年度的施政報告建議參考香港經驗,興建經濟房屋(即港式居屋),同時提高申請資格上限,讓八成居民符合資格。可見派錢只是過渡的安排,最終還是要做好社會建設及民生福利措施,香港也應該朝着這個大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