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每年舉辦的金馬獎,是對兩岸三地製作的電影給予最大的激勵。但台灣的電影事業經歷過十幾年的慘淡歲月,最近幾年才在電影人的共同努力下,以小品和人文關懷為主軸,重新受到觀眾的喜愛,電影素質的提高,許多部電影都得到叫好叫座的回報,前景大有可為。但今年的金馬獎除了最佳女主角由台灣獲得外,其他主要獎項均花落他家,由大陸及香港獲得,竟讓民進黨立委提出停辦金馬獎的建議,成為金馬獎典禮之後最聳動的新聞。
本屆金馬獎儘管台灣電影得獎少,難免令許多人失望,但金馬獎所以能受華人電影圈尊重,正是因為能堅持公正評審。金馬獎能秉持公正的原則不受限於意識形態或地域觀念,讓台灣電影界有努力的空間,投放更多的資源拍出更好的電影。
金馬獎舉辦多年,名聲斐然,英國廣播公司稱金馬獎相當於「華語的奧斯卡獎」,群星閃耀,金馬獎兼容並蓄,兩岸三地電影人、影片都可以公平競賽,因而地位及代表性都是令人稱頌。
其實電影是藝術,也是工業,工業講究技術精進與市場開拓,藝術追求創新突破與文化關懷。回顧台灣的電影界景氣低迷了十多年,在夕陽的餘暉中奮鬥,漸漸爬起才得復甦,不斷向觀眾、向市場靠攏,並開始關注本土情節,拍攝技藝的提升,放眼望去多是青春小品和本土喜劇打轉,反觀大陸擁有雄厚資本,香港電影人才濟濟,台灣電影業的生存和發展殊為不易,更需要鼓勵,但絕不能因為得獎少而將金馬獎的大門關上,拒絕和其他地區的電影同業競爭和交流,這只會阻礙台灣電影業的發展。
金馬獎明年邁入五十年,希望台灣的電影事業可以獲得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