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容易誘發慢性疾病,男士「愈肥愈少精子」,可致不育。本港近半數男士屬體重指標(BMI)廿三或以上的過重或癡肥類別,拫據外國研究指,過重及癡肥男士患少精症及無精症的風險,較正常體重男士高一至八成。有生殖醫學專科醫生指,曾遇過癡肥男病人原本「冇得生」,須依賴微型注射法人工受孕,在減重後令太太自然懷孕,反映人工受孕技術雖發展昌明,但仍須配合體重控制才能提升成孕機會。
生殖醫學專科醫生藍寶梅表示,肥胖會直接影響睪丸製造精子的功能,脂肪組織會積聚內分泌干擾物,脂肪內的類固醇亦會轉化為雌二醇,提高雌激素水平,而臀部、陰囊、腹部會因脂肪積聚令體溫上升,不利精子生存。她引用今年在《內科學文獻》刊登的研究稱,過重男士患上少精症及無精症的風險,較正常體重的男士分別高約一成及近四成,癡肥男士患兩症的風險,更較正常體重的男士高約四成及八成。
BMI達廿八的陳先生四年多前與太太計劃生育,首兩年未有避孕,惟太太肚皮仍「無聲氣」。他經檢查後發現精液數量和活動能力等均在標準以下,屬少精症,後來接受微型注射法,由醫生在顯微鏡下挑選最活躍的一粒精子,直接注射進被抽取的卵子內。太太去年初誕下男嬰,他亦積極減肥,一年後體重回復正常水平,生育狀態「回勇」,成功令太太自然懷孕,再度誕下女嬰。
至於年過四十的黃先生,數年前BMI高達三十二,屬癡肥人士,並患有高血壓及糖尿病,須定時服食兩種抗高血壓藥物。他婚前體檢已發現患上無精症,獲告知需開刀在睪丸內「搵精子」,才能進行人工受孕。隨着高血壓及糖尿病惡化,黃遂決心減肥,兩年內共減十九公斤,BMI亦下降至廿五,精子量亦回升至每毫升過百條精子,終可接受微型注射法,太太成功誕下女嬰。
藍寶梅表示,微型注射法的受精成功率高達八成,雖能解決精子數量及活動問題,但有研究指在接受該技術的夫婦當中,如男方屬癡肥,太太誕下活產嬰兒的機會較正常體重男性低近八成半,提醒計劃生育的「準爸爸」,透過積極運動及控制飲食,成功減重才能提升成孕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