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推動醫療產業一直備受質疑,決不是無緣無故的。審計署發表衡工量值報告,踢爆衞生當局監管失職,私家醫院儼然獨立王國,亂象叢生,令人怵目驚心。
針對近年醫療事故層出不窮,當局推出嚴重醫療事故呈報系統,私家醫院須在嚴重事故發生二十四小時內向當局通報,四個星期內提交全面調查報告。然而,呈報制度缺乏法律效力,形同虛設,自○八年至去年,全港十二家私家醫院向衞生署呈報了九十八宗嚴重醫療事故,其中逾一半延遲通報,有的個案足足延遲了八個月。令人不解的是,儘管延報問題嚴重,衞生署基本上聽之任之,總共才發出三份勸喻或警告信,不痛不癢。另一方面,衞生署每季上網公布嚴重醫療事故的總體數字,但拒絕披露涉事醫院名稱及事故詳情,足證在當局眼中,醫院的名譽及相關醫護人員的私隱,遠比病人的安危重要。
處理投訴機制亦是一紙空文。按照有關條例,私院須向當局提交市民投訴摘要,交代處理結果,實際上不少醫院並未按照要求提交投訴摘要,即使衞生署接到市民投訴展開調查並發現有違規情況,也沒有向有關醫院採取任何行動,連勸喻信都沒有。
私家醫院收費不透明甚至濫收費,早已備受詬病,問題至今未解決。審計署檢視私家醫院的網頁後發現,大部分私院未能就其服務提供全面的收費資料,即使提供資料,差別也很大,反觀醫管局轄下醫院提供的私家服務,卻能提供全面資料。眾所周知,只有明碼標價,才能堵塞亂收費宰客的漏洞,減少醫患糾紛,公立醫院可以做到的事,私院卻做不到,除了當局刻意偏袒,助紂為虐,還有其他解釋嗎?
更招人非議的是,由於當局監管不力,私院土地甚至可以變成住宅用地。多年前港府批出一塊土地,原擬興建可提供六百張病床的私院,結果近一半土地被用來發展私人物業,病床減到二百張。本港私院大多以非牟利機構名義註冊,土地只是象徵性價格,但部分醫院並沒有根據土地契約提供廉價病床或非牟利健康及福利中心,縱使有醫院將地皮轉作其他用途,當局也無動於衷。
審計報告有如照妖鏡,揭示私家醫院種種亂象的根源,在於當局放棄監管之責,放任自流,廉政公署更一針見血地指出,衞生當局與私家醫院是「合作夥伴」的關係。所謂「合作夥伴」,其實就是官商勾結,利益輸送。涉及連串貪腐醜聞的曾蔭權,任內積極推動醫療產業及自願醫保,並在住宅用地嚴重不足的情況下,一早為私院發展預留了四塊地皮,動機不能不令人懷疑。實際上,私家醫院收費高不可攀,並非普通市民所能負擔,所謂發展醫療產業,根本就是為一小撮權貴服務,是赤裸裸的官商勾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