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估風險安心跑馬拉松

近年不時有選手參與馬拉松等高強度運動比賽時猝死,當中不乏運動健將。有心臟科專科醫生指,愈來愈多人參加馬拉松,以美國為例,馬拉松選手猝死比率較十年前增加逾倍,每十萬人約有兩人猝死。至於猝死成因,三十五歲以下多因先天性心臟病,三十五歲以上多因冠心病。醫生指,過量運動會對心臟造成負擔,因此,無論專業跑手或平日少運動的「臨急抱佛腳」參加者,都有猝死風險,建議賽前依「八大自我風險評估指標」評估,負責任地接受身體檢查。

今年六十歲的李先生九十年代起參加馬拉松比賽,每日亦有跑步,原以為身體健康,已報名參與明年二月舉行的渣打馬拉松「全馬」比賽。他接受身體檢查後,電腦掃描顯示其心臟一條主要血管有四成收窄,小血管收窄最多達六、七成,屬冠心病患者。

家族有病史 建議減賽程

身兼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會長的心臟科專科醫生麥耀光與他詳談,才發現李的胞弟數年前死於急性心臟病,屬家族心臟病史病人,李亦一直服用膽固醇與血壓藥,參加「全馬」比賽有一定猝死風險,建議改為參加「半馬」比賽。

麥耀光指每周跑步少於二十英里屬適量運動,可強化心臟令猝死風險降低兩成,但多於上述指標則或令心肌纖維化,令心臟受損,反映長跑對心臟健康有負面影響。按全球數據,每十萬名三十五歲以下運動員便有一人猝死,多因心肌肥厚症等先天性心臟病影響;三十五歲以上運動員猝死比率則會急增至約一千分之一,多因冠心病致死。美國數據亦指,○五至一○年馬拉松選手猝死率為每十萬人有二點○三人死亡,○○至○四年每十萬人有○點七一人死亡,主因近年參加人數大增,不乏年長人士,男性猝死比率較女性高約五倍。

對於熱衷長跑者,麥耀光建議每場比賽間應休息至少八周,每場比賽至少半年前開始準備,「有好多人平日無運動開,比賽前只係練三幾個月,猝死風險更大。」他指馬拉松選手有責任賽前進行電腦掃描、心電圖、超聲波等檢查,坊間有計劃收費約一千元。市民想身體健康,只需每周三日、每日進行三十至四十五分鐘的運動已可,毋須過度訓練。

賽前風險評估八指標

如參賽者有以下其中一項徵狀,建議進行賽前心血管檢查:

1.運動時曾感到胸口痛

2.曾無故暈眩或差點暈眩

3.曾因運動引起呼吸困難或過度疲勞

4.曾確診心臟有雜音

5.有遺傳性心臟病家族史或曾有親人於五十歲前因心臟病死亡

6.曾患心臟病、中風或周邊動脈阻塞

7.曾患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及吸煙等冠心病高風險因素

8.四十五歲以上男士或五十五歲以上女士

資料來源:心臟科專科醫生麥耀光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