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入風雲:先見之明

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林奮強賣樓一事,其實早在幾個月前已經張揚。在公開計劃前,林奮強接受行政長官邀請加入行政會議之時,已經做好心理和防禦準備,未來五年為香港做義工,不擔任任何全職工作之餘,也不買賣物業,因為要避嫌。然而,義工也要養家,所以他計劃把物業價值套現十分之一,以作生活之用。

這個計劃不是林奮強親口講述,而是七月初從報章訪問中得知,當時的感覺是:「使唔使講咁多?」以及「使唔使咁嚴格?」惟今日看來,林奮強真的似有先見之明,因為就算對自己嚴格要求,做了這麼充足的準備工夫,今時今日也被人攻擊為偷步賣樓。如果不是事先張揚,那今次的賣樓事件實在是有理說不清。

對於這個問題的分析,首先要了解行會非官守成員的職能。縱觀全世界,這個政治角色可說是香港獨有的。有人將之比喻為國務委員或「不管部」部長,但都不貼切,因為這兩個角色都是專職全職,是內閣成員,只是不分管某一個部,但仍有負責的範圍或職能。

真的要比,行會非官守成員就像一間公司的非執行董事,負責提供平衡意見,但不是全職專職,不負責日常政策制訂工作,只是負責開會。至於何時開?甚麼議題內容?完全有記錄可查。事實上,行會非官守成員上周五下午才知悉政府出招壓抑樓市,事前全無參與。

實行問責制後,政策權力全部落在司局長身上,非官守成員不會介入司局的政策運作,尤其是稅收,保密更是做到十足十,每年預算案,行會非官守成員也是當天才知道,今次加稅也無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