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會角力生果金 最怕好事又多磨

新一屆立法會開鑼前夕,港府昨日及時公布特惠生果金政策細節,期望立法會開綠燈盡快通過撥款。不過,由於政黨與政府在是否取消資產申報制度方面各有堅持,這項民生措施最終能否順利闖關,仍是未知之數。事實上,特惠生果金政策不僅關乎數十萬合資格長者的福祉,更是觀察今後四年行政立法關係的重要指標。

特首梁振英在競選期間提出為有需要的長者提供特惠生果金,新政府上任百日終於公布計劃詳情。按照計劃,長者只要透過簡單入息及資產申報,就可以每月獲得二千二百元的生活津貼。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強調,特惠生果金是扶貧措施,既要幫助生活有困難的長者,也要考慮計劃的可持續性,如果放棄資產申報,政府相關撥款將由每年六十四億元上升一倍,達一百三十二億元。他還預料,三十年後,長者人數將由現時佔人口比例的八分之一,增至三成,暗示放棄資產申報,將對公共財政構成極大壓力。

問題是,不管港府如何苦口婆心地解釋,反對派政黨仍不為所動,堅持應取消資產「審查」,建制派亦要求當局放寬現時十八萬八千元的資產上限。在這種情況下,政府面對兩難選擇,放棄資產申報或對計劃作出大幅修改,必然損及自己的威信,並帶來無窮後患;堅持不讓步,又將面對計劃可能被拖延甚至被否決的風險。最無奈的還是那些嗷嗷待哺的長者,隨時可能淪為政治角力的犧牲品,「望果」興嘆。

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撤銷資產申報,將扶貧變成派糖,人人有份,固然皆大歡喜,惟不可不知,特惠生果金是一項長期政策,而非一次性措施,不能不考慮公共財政的承受能力。試想想,億萬富翁與三餐不繼的貧窮長者同樣每個月有二千多元落袋,這是否香港人追求的「公平」?公帑是否用得其所?正如學者指出,如果撤除資產申報,必然影響其他社會福利開支,這正如「朝三暮四」或「朝四暮三」,其實是一回事。說到底,政客為討好選民而鼓吹民粹,最終都是慷納稅人之慨。

正如我們一再指出,十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儘管特惠生果金政策未盡如人意,無法徹底解決安老問題,但總算是一項敬老扶貧措施,不妨先收下再說,若因為行政立法角力而導致特惠生果金方案觸礁,政府固然顏面無存,政黨也會付出慘重的政治代價,而受害的始終是基層長者。

不可否認的是,特惠生果金惹起爭議,既因為社會政治化,亦與香港至今沒有建立全民退休保障制度有關。事實上,不論港府推出多少敬老或扶貧措施,都是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港人的退休保障問題,政黨與其在資產申報上糾纏不清,不如推動當局早日討論全民退保,這才是真正的功德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