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重蹈董覆轍 後果很嚴重

經過幾個月的博弈爭鬥,梁振英政府在「百日維新」的當天宣布擱置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課程的指引,標誌着政府推展國民教育科的計劃全線崩潰,此結局和九年前董建華政府在民眾反對、自由黨倒戈之下不得不擱置二十三條立法幾乎類同,對梁振英政府管治威信的打擊可說至大。九年前董建華政府正是在二十三條立法滑鐵盧後,急速滑向管治無以為繼的深潭,一年多後「腳痛下台」。

輕敵冒進 引火上身

歷史不一定完全重演,但局勢之不妙是顯而易見的。其實,梁振英政府完全可以在「百日維新」之內避過此劫,避過陷入如此狼狽尷尬之境,可惜他在政治上缺乏必要的敏感性,對香港政治民情和港人之所憂缺乏基本之了解,又完全忘記了董建華當年之教訓,加上參選特首、打贏了一場相當艱苦的戰役、獲得了一定的民望,令其有些忘乎所以,結果輕敵冒進,草率行事,引火上身,焦頭爛額也。現在,我們不妨問問梁振英,何以剛剛上台、立足未穩、情況不明、手下班子多弱兵殘將,為何就膽粗粗,要自踩雷區?如今被炸得皮開肉綻,可怨誰乎?

當年董建華推銷二十三條立法就是憑着主觀意志,不顧客觀環境,以為快刀斬亂麻的硬闖就能一舉定乾坤。

那時他已執政六年,把香港搞得亂七八糟,民怨極大,香江又剛剛經歷了「沙士摧殘」,政治、經濟、民生各種社會矛盾累積成山、尖銳複雜,董建華對此漠然置之,無一策為民解困,無一計化解矛盾,卻點燃了香港人最害怕、最反感的「二十三條立法」火藥桶。拎着這個火藥桶和香港人死拚爛打的是時任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葉劉素來慓悍強橫,硬銷二十三條立法令該「法」形象更加恐怖。終於焗起五十萬人上街遊行,引發建制派內部分化。二十三條立法遂淹沒在人民抗爭的汪洋大海之中,熄火未爆,成了啞彈。

時機不對 硬搬失策

這一役,對香港回歸後的政治、民心影響深遠,對特區政府施政管治影響深遠,對中央如何評估「一國兩制、港人治港」影響深遠,對所有香港從政之人、各黨各派如何定位和行動影響深遠。讓他們知道,有些東西,特別是「一國」框架下,在內地習以為常,屬於「絕對真理」、「天經地義」的東西「搬到」香港來,就要特別小心,如果時機不對,方法失當,手法粗暴,就一定在香港行不通!就一定會遭到香港民意的強烈反對。

這麼有影響的一役,對當上特首的梁振英似乎偏偏沒有影響。他剛上台時香港的境況在曾蔭權七年禍港殃民糟蹋下,比董建華時更加不堪,民怨民憤更大;有了二十三條立法「教訓」,香港人政治上更敏感、更成熟,對他們認為的「社會主義那一套」更反感、更抗拒。

對此,梁振英似乎沒有半點察覺,「係咁」就火速推出了必然掀起軒然大波的「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用的又是快刀斬亂麻手法,那個新上任已被輿論認為根本不夠班的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又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樣。凡此種種,梁政府之「國教」豈能不重蹈覆轍?

毛皇帝說過,政治是靈魂。政治工作是一切經濟工作的生命線。行政長官、特區政府如果政治上不靈光,那就會讓港人不高興、中央不高興,後果很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