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虎嘯:有組織配票是建制派專利

今次立法會選舉,建制派得票雖然不如反對派,但議席卻超過反對派。毫無疑問,這是建制派「配票」成功所致。對此,建制派也不否認。

然而,在比例代表制度下,要想「配票」成功,不是反對派能夠學得了的。可以肯定,這幾乎成了建制派的專利,因為在「一國兩制」國策下,香港建制派參選是有一個龐大的、代表一國的「選舉機器」,正在發揮最大也最精密的組織功能。這裏不僅僅是一個反對派無法比擬的人力、財力問題,更重要的是其「組織系統」的指揮和運作。

反對派的支持選民絕大部分是沒有組織的,是憑着「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投票的,他們心中各有心儀的反對派參選人,反對派政黨也是分派別,支持反對派的選民雖然能將選票投給他們,但無法「協調」。在比例代表制下,反對派的得票和議席不成比例,有的撐死,有的餓死。

至於建制派的支持選票是有組織「投放」的,可以根據需要「組織分配」選票投放,盡量減少「浪費」彈藥和資源,以「不多」的選票博取更多的席位。這裏的關鍵是有組織的指揮選票「投放」,這些組織就是各種被「一國選舉機器」早就控制的、各式各樣的社團組織和地區樁腳。這些組織手裏掌握着「自己選民」的人數和名單,在選舉前就已經分配好、「算計」好各個社團、樁腳的投票「去向」和票數;在選舉當天,分時段密集掌握「選票投放」情況,根據選情隨時調整。

這些有組織的建制派選民只知支持建制派就行,不會對建制派的不同黨派參選人「厚此薄彼」,投票給誰都一樣,沒有任何「個人意見」。這也是有組織的選票可以靈活、有效、精密投放到選舉「市場」,發揮最大配票作用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