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的形勢似有不斷惡化之勢,隨着俄國總理梅德韋傑夫登上北方四島,接着全家福號事件,以及日本首相宣布釣魚島國有化方針,加劇了衝突之隱因,日本周邊海域並不平靜。
在這一連串的事件中,最令人側目的是南韓總統李明博登上了獨島,又要求日皇若要訪韓,必須先對侵略者反省、致歉,展現了南韓強悍的民族性和民族自尊,不管李明博登島行為背後有何政治意義,但從愛國主義的角度審視之,南韓勇敢面對歷史問題,並向日皇抗議,在聯誼交手之前必須道歉,這氣魄值得讚揚。
就如我們見到南韓人民遇到國家有難時,紛紛捐出自己家中的金銀財物,顧全國家大局,共渡難關,而願犧牲奉獻。南韓在亞洲崛起,實有其強悍的民族性因素。
相形之下,國際政治的現實壓力,讓台灣強硬不起來。海軍軍演,一六八艦長張鳳強的越界演習受到了嚴厲懲處,台灣輿論紛紛為其叫屈,為何不能對日本強硬,而要在日本的抗議聲中委曲求全。
南京事件斑斑史實仍刻畫在中國人腦海中,政府卻未曾要求日本嚴正反省與致歉,人必自重而後人重之,爭取國家權益,態度必須強硬。
維持良好的中日關係是外交政策之需,但絕非獻媚,放眼未來,卻不能遺忘過去。
台灣在亞洲扮演了地緣政治上的重要角色,馬英九提出了「東海和平倡議」有其意義,但也受到了考驗,顯然無法得到周邊地區國家的認同,也與台灣民眾的期待有所落差。東亞的衝突無可避免,日本在國防安全上,加入美國「海空統合作戰」系統,也加強對澳洲合作,把日本推向了全球政治板塊的前線,兩岸間如何處理與日本的關係乃是政治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