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選舉呈膠着狀態,社會氣氛平靜,市民近日最關心的是保釣英雄凱旋回港,向大家縷述整個保釣行動的過程與激動人心的細節,當然,還有未來再次登島的計劃,立法會選舉反而少人問津。
電子媒體陸續安排多場選舉論壇,為「超級區議員」選舉,以及港九新界五個分區直選提供辯論平台,讓公眾了解參選人的政見及政策理念,可惜效果不彰,作用異常有限。
一來參選名單多,分薄講話時段,候選人只能精簡發言,連蜻蜓點水也做不到;二來攻擊對手,互揭瘡疤,用詞狠毒,往往失卻理性,根本有理講不清,惹人反感,煽情味十足;三來參選人對民生與經濟的主張,予人缺乏可行性,多流於口號式的感覺。
相信市民觀看論壇的興趣不大,對參選人的面目,也感到模糊不清,最終還看知名度與所謂明星效應,來決定選情的走向,而政黨的配票與動員能力,也是重要的因素。有趣的是,「內訌」成為今次選舉的特色,建制派與泛民主派兩大陣營,各自內部都有強烈地震,搶險救災乏力。民建聯與自由黨及新民黨在港島區互爭票源;人民力量攻擊民主黨的力度甚強,鎅票效應不能忽視。
在超席競爭之中,民協馮檢基得公民黨叛將司馬文之助,與民主黨的涂謹申角逐,如人民力量棒打民主黨之勢不改,肯定會對選情帶來影響,令戰果隨時出現戲劇性的變化,與現時的悶局,形成強烈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