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精神科病人的醫護人員隨時面對患者惡言相向,甚至暴力對待,他們與病人保持和諧關係之餘,亦要高度戒備。青山醫院結合心理學知識、調解技巧和處理暴力襲擊方法,培訓醫護人員,讓他們學懂「睇病人面色」,洞察病人情緒,令激動病人冷靜下來,遇襲也懂脫身。更重要是醫護人員懂得適當時候介入,幫助病人解開心結。
有份參與設計培訓課程的青山醫院資深護士(精神科)李潤生指出,病人情緒激動或罵人的背後,有複雜原因。病人要住院,對前景感無望,故需要分析他們的情緒和加以體諒,也要及早察覺對方發惡的先兆,例如看表情,「口黑面黑就係嬲;面色紅就顯示怒氣沖天;面青係預備襲擊,因血液流到雙手」,看見這些蛛絲馬迹,醫護人員就要在病人動手前,穩定他們的情緒。
李潤生強調,「懂執生」,隨機應變很重要。他曾遭病人惡言對待,「唔好以為你『四柴』(護士職級暱稱)大晒,你『廢柴』咋!」他反問病人,「有人都係咁話我,你點睇呀?」病人怒氣頓息,雙方遂能打開溝通話題。病人留醫期間,因情緒感困擾,也樂意向李潤生傾訴,談了兩小時多,他因而了解病人入院原因,並在適當時候給予支援。因此,說話技巧亦有助化解與病人的衝突。
公立醫院工作間暴力八成半為語言暴力,身體暴力較少。李潤生表示,若病人有暴力傾向,以出手襲擊為主,只要與對方保持一隻手臂距離,便可減低遇襲的機會。若病人怒氣升級,向醫護人員揮拳,可舉起雙手保護頭部和上半身位置。醫護人員可將掌心向外,減低受傷機會之餘,也較易推開對方。若手腕被緊緊抓住,也可靈巧地轉動被握手腕,反握對方手腕,將對方的手按在枱上,勸他冷靜。
過去兩年,共有六百多名公院護士和近八十名支援服務人員受訓。李潤生與組員希望將培訓課程擴展至前線員工的常規培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