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樓市實無良方 出口術適得其反

每次港府揚言要推出措施遏抑樓價,市民無不嗤之以鼻,因為港府出口術的效果往往適得其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再次大談「狼來了」,指港府正密切關注外圍市場波動,適當時候會推出措施,他又呼籲市民置業要量力而為。怕只怕,曾俊華不說還好,一說反而令樓市繼續飆升。

曾俊華近日已多次評論樓市,日前他故作驚人之語,撰文形容本港樓市處於「冰與火」之間。一方面,歐債危機惡化,美國經濟依然脆弱,本地經濟增長放緩;另一方面,持續低利率及市場流動資金充裕,刺激本地樓市在今年二月開始強烈反彈。他認為,近期樓市反彈與宏觀經濟形勢不匹配,情況不健康,一旦經濟下行或息口回升,樓市便面對巨大調整壓力。他建議市民置業前要三思而後行,小心潛在風險。

目前外圍市況如何,其實連小學生也知道,用不着曾俊華煞有介事地長篇大論,至於他呼籲市民置業「量力而為」,更是說了等於沒說的廢話。試問,誰買樓不是量力而為呢?沒有一定經濟能力,銀行也不可能批出按揭貸款。現在炒家幾乎絕迹,入市的基本上都是用家,年輕人要結婚成家,居住空間狹窄者欲改善生活環境,只要有置業的需要,都不能不承擔風險,不可能因為市場前景不明朗而長期觀望,難道曾俊華叫人租劏房住橋底?

事實證明,樓市沒有最高,只有更高,港府每出一次口術,樓市便飆升一次。自○九年初樓市重拾升軌以來,整體樓價已上升五成,今年四月較去年十二月亦上升百分之八,相比一九九七年樓市高峰則上升百分之十三。那些相信政府遏抑樓市措施而不敢入市的市民,只能繼續做無殼蝸牛。

港府高官雖然較一般市民掌握更多的經濟數據,可惜他們預測樓市走向的能力卻非常糟糕,可說是次次失準。還是金管局總裁陳德霖比較老實,他坦言「看不透」樓市前景。其實,市場變幻莫測,沒有人是先知,眾所周知的事實是,導致本港樓市瘋漲的主要原因不在於外圍形勢,也不在於內地人來港置業,而在於港府土地及房屋政策失敗,造成供不應求,供求長期失衡,樓市必然長漲長有。

香港是七百萬人的都市,地少人稠,置業的需求是剛性的,要確保樓市平穩發展,增加供應是唯一的方法。問題是,曾蔭權政府上台七年胡混度日,面對樓價不斷飆升,既沒有增加土地供應,也沒有加快興建公屋,復建居屋更是姍姍來遲,遠水救不了近火。曾蔭權政府無視無殼蝸牛的痛苦,刻意推行高地價、高樓價、高租金政策,是官商勾結、利益輸送的典型證據。

房屋政策是夕陽政府的最大敗筆,也是下屆政府的最大炸彈。儘管梁振英強調會增加房屋供應,惟開發新土地需時,加上政客拉布掣肘,撥亂反正並不容易,無殼蝸牛恐怕還要繼續望樓興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