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內地港童 入公院激增

雙非兒童不斷增加,加重本港公營醫療服務壓力。醫管局兒科中央統籌委員會數據顯示,在內地居住、包括雙非和單非的十四歲以下港童,來港求醫比率佔公立醫院兒科服務兩成;使用昂貴治療如地貧症的內地港童佔三分之二;來港治癌兒童過去五年激增四倍。兒科服務不勝負荷,醫生促減少內地孕婦產子名額及增加人手。

醫管局兒科中央統籌委員會在今年一月六日至十九日期間,在十二間設有兒科的急症醫院,收集本港出生、內地居住兒童求診數據。在一千六百廿四名經急症室入院的兒童中,一百零四人為雙非兒童,單非兒童二百一十八人,佔住院人數兩成。

多遺傳病 用藥昂貴

來港治癌的雙非兒童,由○七年只有四宗,增至去年廿宗,佔兒童腫瘤科新症一成一,威爾斯親王醫院去年就治療其中十四宗個案。兒童心臟科亦成為另一重災區,在一○年有五十八宗雙非兒童入院,其中百分之十一點八四接受心臟外科手術,同類個案去年增至六十八宗,佔心臟外科手術比率升至百分之十四點二九。

其他「手尾長」的遺傳病和先天性疾病兒童中,不少為雙非兒童,其中接受骨髓移植的雙非兒童,自○九年至去年,共有十三宗;重症地中海貧血新症自○五年以來有卅五宗,十二宗為雙非兒童、單非兒童有五宗,六宗為持單程證的兒童,本地兒童十二宗。

聯合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科主管兼兒科中央統籌委員會副主席陳衍標指,幾乎所有患癌的雙非兒童都來港求醫,治療癌症和心臟外科等嚴重疾病需要大量資源。令人擔心的是,地中海貧血此類可透過產檢預知的疾病亦有大量雙非患者,顯示內地孕婦並沒有接受適當產檢。

陳續稱,雙非兒童不斷增加,醫護人手和醫院設施需要相應增加才能應付需求,公立醫院兒科還要多聘卅九名醫生,但今年醫科畢業生未必足夠填補空缺。政府須減少內地孕婦來港產子人數,若維持每年多達三至四萬名雙非嬰在港出生,本港兒科服務無法負荷,只會逼公立醫院醫生流失。醫管局發言人表示會與各聯網兒科部門繼續溝通。

跨境港童增加本港醫療負擔

●2012年1月6日至1月19日兩周內,調查12間設急症兒科公立醫院,發現1,624名經急症室入兒科病房的兒童中,雙非兒童佔104名、單非兒童218名、58名為不合資格人士。

●雙非兒童癌症新症,由2007年4宗激增至去年20宗。

●威爾斯親王醫院及瑪麗醫院自2009年至2011年,有13名雙非兒童接受骨髓移植。

●雙非兒童在瑪麗醫院兒童心臟科入院個案,由2010年58宗增至去年68宗,心臟手術由36宗增至40宗。

●患重症地中海貧血的兒童新症,自2005年至今有35宗,12宗為雙非兒童、單非兒童5宗、6宗為持單程證兒童、12宗為本地兒童。

●2012年需要增聘39名兒科醫生。

資料來源:醫管局兒科中央統籌委員會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搵樓18即睇最新樓價走勢、最全面地產新聞及筍盤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