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健:漢字有獨特腦電波

漢字是世界上艱澀難學的文字,其中象形文字被指原始及不科學,中文大學最近發表突破性報告,以腦神經學角度提出「漢字拼義理論」,發現一種獨有於中文的「N200」腦電波,強調漢字的獨特性及與其他拼音文字的不同本質。負責研究的教授指,這項嶄新研究既為漢字奠定了科學基礎,亦能幫助了解腦部在學習漢字上特定模式,未來或可更有效地為讀寫障礙兒童提供適當協助。

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系助理教授張學新自八十年代起開始研究漢字識別和腦科學的關聯,並在三年多前開始與不同內地機構合作卅六項、逾五百人參與的腦電波實驗,研究結果成功引證張學新所提出的漢字拼義理論,並獲國內知名學術刊物《科學通報》刊登為二月號封面文章。

有別於拼音文字 着重意義關聯

研究顯示,漢字屬於着重意義拼合且非常抽象的視覺文字,有別於重視聽覺理解的字母拼音文字,當大腦在閱讀中文字時必須進行視覺加工,並在二百毫秒(即五分之一秒)後出現一種腦電波反應,簡稱為「N200」。張舉例解釋,「每個中文單字都代表一個基本概念,而組合出的詞彙亦必定有意義關聯。比方說,一般人都容易看出『牛』和『牛肉』兩詞有關係,但就難以從字面上了解英文rabbit(兔子)與lapin(兔肉)的意思相若。」

正因為漢字這種獨特本質,張學新強調閱讀在中文學習上的重要性:「中文有超過一萬八千個同音字,要提升中文水平不應專注學習漢語拼音,反而需要推動閱讀教育。」他將會聯同研究團隊到內地浙江,進行一個為期兩個月針對內地小學生對漢字辨識能力的研究,致力找出兒童和成人的大腦在處理中文字上的異同,希望將來能研究出可幫助本地讀寫障礙兒童的相應對策。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搵樓18即睇最新樓價走勢、最全面地產新聞及筍盤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