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入風雲:祈福不求籤

本欄年前提過,政府官員年初二到車公廟求籤的習慣已經不合時宜,最好不要繼續。

港英政府開始這個習俗,皆因時勢不同,關注焦點也不同。以前,香港是英治殖民地,由英國人或殖民地官員到中式廟宇求籤,統戰籠絡味濃,所以定位為「尊重中國習俗文化」。據聞,那時的理民官非常識做,特備籤筒求籤,故求籤的運氣特別好。事實上,港英管治的年頭,的確沒有求過下籤。總之,當年到車公廟求籤,幾乎是政治動作,而且政治正確。

時移世易,今日香港順利回歸,港人治港,無分你我,而且民主思潮當道,由殖民地官員求籤的政治環境已經不存在。無論怎樣講,求籤都是迷信。李商隱有詩云:「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漢文帝也算是好皇帝,卻因一時迷信而留下污點;帝王年代也如此,更何況二○一二年的香港?求籤只是習俗,官員實在不宜主事,個人行為個人負責,迷信行徑可以存在,但不宜宣揚。

不出動司局級官員,而由劉皇發代勞,在民主時代,也會衍生出代表性的問題。有事求問,可以自己問,不必假手於人;劉皇發可以為自己求籤,也可以代表劉家求籤,充其量代表鄉議局求籤,但很難說是代表全香港求籤,就算由特首出馬,也會有很多人不認數。

這種年初二到車公廟的習俗可以照做,但不宜求籤,在廟內祈福便完全足夠。祈福沒有代表性的問題,人人都可以為自己、為他人以至為全港、為全世界祈福,像過年祝賀,很多人都說祝願世界和平。尊重習俗,入廟祈福已經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