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費不是萬能計 減廢須從源頭始

港府環保無能,擾民有術,環境局近日推出諮詢文件,建議引入垃圾徵費制度,再次引起爭議。「東方報業民意調查」顯示,三成七受訪市民認為應先做好源頭回收;兩成九質疑政策執行困難;兩成五指屋苑管理費已包括垃圾處理費,垃圾徵費形同雙重徵費。民意昭昭明甚,即使港府勉強推行徵費政策,恐怕也難以取得成功。

誠然,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如果有助創造清潔宜人的環境,市民並不介意付出代價。問題是市民付出真金白銀,是否可以如願以償呢?有關款項是否用得其所呢?港府除了收錢,還會做甚麼呢?諮詢文件拋出四個收費模式,包括按廢物量收費、參考用水量收費、定額收費以及向特定廢物生產者收費,看似有不少選擇,其實各有漏洞,如衍生非法傾倒垃圾、加重基層市民負擔、有錢人可以污染以及執行困難等問題,隨時可能弄巧反拙。加上港府徵費並非取於環保、用於環保,而是直接撥入庫房,也令人質疑是否藉環保為名開徵新稅種。

這種擔心顯然不是多餘的。香港一向奉行簡單稅制,可惜這個傳統已有被打破之虞。近年來,港府打着環保名義,先後推出污水徵費、膠袋徵費、舊電腦及電器回收徵費政策,現在變本加厲推出垃圾徵費建議,加上提高煙草稅等等,樣樣都是「花錢解決」。

難怪有人開玩笑說,將來港府說不定會徵收「放屁稅」或者「呼吸稅」。這並非奇談怪論,因為在新西蘭等地,確有對牧場徵收牛羊放屁稅的建議;而在中國內地,曾有專家以人體排放二氧化碳為由,建議徵收呼吸稅。港府一心鑽到錢眼裏,如果哪一天以學習外地經驗為由增加新的環保稅種,應不會令人奇怪。

事實上,港府推出垃圾徵費就是學習台灣經驗。不同的是,台灣花了十年時間規劃,推出完善配套措施,包括專人定時收取廚餘及垃圾分類、須使用專用垃圾袋等,所以搞得有聲有色。反觀港府連三色回收桶等基本措施都未做好,就急急推行垃圾徵費,簡直是邯鄲學步,不倫不類。上述民調亦顯示,兩成四受訪者指港台兩地環境不同,難相提並論;一成八指台灣有全面配套,香港難倣效;更有四成四批評港府並無詳細規劃,所謂學習台灣經驗不過流於空談。

本地學者同樣不看好垃圾徵費措施,指根據外地經驗,單靠徵費難以達到真正源頭減廢的效果。若港府有心減廢,徵費同時需加強回收措施,日後徵費的款項亦要用於推動環保工作,才能減低反對聲音。立法會議員更痛斥,環境局局長邱騰華只識以經濟手段向市民開刀,推動政策時卻欠缺完善配套,到頭來造成社會爭拗。

事實證明,收費不是萬能計,減廢須從源頭始。港府高官不識環保,只知一味斂財,動輒磨刀霍霍向市民,才是亟須回收的固體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