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種票港蒙羞 亡羊補牢惜太遲

雖然區議會選舉早已曲終人散,但種票風波依然未息。迫於輿論壓力,當局推出七招補鑊措施,包括要求新登記及更新登記選民提供地址證明,無證明須宣誓或找他人證明,轉地址須在指定期限更新等。亡羊補牢是應有之義,可惜姍姍來遲,已無法改變今次區議會選舉所暴露的種種亂象。

日常生活中,需提供地址證明的情形很多,銀行開戶口、申請信用卡以及申領駕駛執照等等,都需要住址證明。登記做選民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提供準確地址證明是市民的義務,而確保地址準確無誤則是當局的職責。惟不可思議的是,偏偏在這個重要環節上,當局馬虎了事,非常兒戲,為別有用心者提供可乘之機,令種票歪風愈吹愈烈。

今次區選懷疑種票個案愈揭愈多,愈揭愈臭,鬧得滿城風雨,令香港蒙羞。譬如一個四百多呎的單位,竟然登記了十九位不同姓氏的選民;有的大廈最高三十層,偏偏有人登記的地址是三十九樓,名副其實「空中樓閣」;有的住戶接到十多份投票通知書,但通知書上的人名一個都不認識;甚至戲院、補習社也被用作登記地址,可謂無奇不有。

核實選民登記地址是否準確其實並不難,只要選舉事務處與屋宇署、差餉物業估價署等部門溝通就能查證,有些情況下,登記人員根據常識也可以判定真假。然而,就是這麼輕而易舉的事情,當局都不願意做。最荒唐的是,有選民已經去世,家人欲取消其選民登記,卻遭當局百般刁難,死者不得不繼續擁有「選舉權」。

選舉種票不是小事,它扭曲選民的真正意願,操縱選舉結果,對奉公守法的參選人非常不公平,當局理應一有舉報就嚴肅處理,以儆效尤。但在今次區選之前,從來沒有人因為非法種票而受到懲罰。曾蔭權早前被問及種票問題時,甚至認為「見怪不怪」,這是不打自招,承認當局明知有人種票卻不阻止。當局對種票隻眼開、隻眼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無疑起了慫恿、鼓勵的作用。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這本來是對農民辛勤勞動的讚美。不過,若用之於選舉時作奸犯科,一分種票,一分收穫,這種民主必然荒腔走板。在種票有收穫、不種票吃虧的歪風吹襲下,捲入種票醜聞不僅有建制派,也有泛民主派,不僅有對法律了解不多的小市民,也有知法犯法的法律學者。在香港,所謂選舉「公平、公正、公開」,根本是一句假話。

事實證明,不少香港人並非天生對政治冷感,對選舉不熱情,而是當種票成為潛規則、民主被扭曲,很多人拒絕同流合污,寧願採取敬而遠之的態度。香港民主發展步履蹣跚,選舉制度不公平是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