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選舉,北京就會被藍綠政治人物搬上枱面。縱使馬英九執政三年多,北京不斷釋出善意,對台灣讓利以籠絡民心,但在選舉的激烈爭鬥下,候選人不斷以攻擊中國大陸來取得選民的認同。在台灣反威權的情勢下,北京成了可近不可親,連馬英九政府也要與之區隔,綠營更是以之為假想敵。
大選前夕,馬英九接受外國傳媒專訪,再度向中國提出撤導彈的呼籲。近來馬英九接受外國傳媒訪問,便一再要求北京撤導彈,藉以證明北京沒有善意回應,北京對他不好,沒有助選。其實,馬英九與北京的關係,除了他沒能赴大陸訪問外,兩岸間的距離縮短了,直航讓兩岸交往更便捷,簽訂ECFA則有利台灣產品銷大陸。不過,為了選舉,北京的善意似乎被一筆勾銷,這主要來自對民進黨「親中」指摘的擔心,可說是馬英九「外省人原罪」的負擔。須知道,民眾關切的是,在兩岸交流中,台灣是否獲利?這筆帳並不難算出,所以馬英九委實多慮了。
在台灣民眾眼中,和大陸打交道當然有一定風險,而馬英九政府就必須告訴他們會降低風險,增加且保證對台有益的部分;在選舉時撇清和北京的關係,反而讓人覺得動機有問題。於是,馬英九一再提撤導彈,反讓民進黨有了議題操作,稱馬英九政府與北京的友善親密程度並不能化解大家的疑慮;而大陸對台導彈的設置愈來愈多,怎可稱是北京對台友善的態度?
選舉到了非常時刻,北京十分節制,沒有大動作,不發表言論,但萬沒想到藍綠候選人還是以攻擊北京為重要議題。北京頗為無奈,只有隱忍,待選戰過後才回歸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