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失敗誤子弟 少年識盡愁滋味

青少年是社會的未來,社會的希望,如果連青少年也灰心失望,紛紛走上絕路,這個社會恐怕也就沒有未來和希望了。

過去一個月內,香港至少發生六宗學童自尋短見事件:小六男生因功課壓力跳樓身亡,十二歲女童與母親一言不合割脈尋死,甚至有兩名學童同一天自殺……面對不絕如縷的學童自殺事件,人們不禁要問,到底香港的孩子出了甚麼問題?香港的教育又出了甚麼問題?

一項調查發現,受功課及人際關係等問題困擾,百分之三小四至小六學生曾經萌生自殺念頭,情況令人憂慮。事實上,青山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門診服務接收的十八歲以下求診者持續上升,單是二○一○至一一年度,覆診及新症個案便多達九千五百六十四宗,比上年度激增兩成五,可見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嚴重受損,面對的壓力愈來愈大,抵抗逆境的能力愈來愈低,自殺風險隨之上升。

學生自殺事件頻生,究竟誰之過?學者直斥教育制度失敗,令學生壓力太大,促請港府推動經濟多元發展,讓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和才能尋求出路,不必只着重於學業成績。教育界人士則認為,現時大學學額太少,是學生壓力的主要來源。

事實上,青少年處於當今社會,一方面競爭激烈,另一方面家長對他們要求太多,期望太高,使他們承受太多不必要的壓力,而最主要的壓力來自學業,這是毋庸置疑的。今時今日,擁有大學學位已經成為年輕人踏足社會的基本條件,可惜本地大學學位有限,僧多粥少,競爭異常激烈。為了擠入大學之門,孩子們從小面對殘酷淘汰,被迫承受沉重課業,應付一場又一場考試,其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學習壓力本已沉重,怎堪港府添煩添亂。自回歸以來,港府推出諸多教育改革,母語教學、語文基準試、一條龍政策、校本條例、三三四學制等等,沒完沒了,教師固然疲於奔命,學生更是無所適從。諷刺的是,教育改革的結果並沒有提升教育質素和水平,反而導致學生的成績不斷下滑。這裏就有一個最新的例子。首屆中學文憑試將於半年後舉行,十九間中學日前自發舉辦模擬文憑試,結果發現學生作答技巧十分稚嫩,尤其內容空泛的通識科,不少考生無法掌握。

魯迅先生說:「施以獅虎式的教育,他們就能用爪牙,施以牛羊式的教育,他們到萬分危急時還會用一對可憐的角。然而我們所施的是甚麼式的教育呢,連小小的角也不能有,則大難臨頭,惟有兔子似的逃跑而已。」如今香港的教育更加不堪,孩子們逃無可逃,竟然走上絕路,實在可悲!

如果說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那麼,少年沒有希望,香港還有希望嗎?